福尔摩斯们
。他通常沉默无语,但一旦开口,便妙语连珠,句句直指重重迷雾之后的真相。布朗神父的能力已经不能仅仅概括为思维能力,他对人性的洞悉、对人心的揣测以及独特的哲学甚至是神学头脑,完全超越了以往任何仅靠思维能力“吃饭”的神探。
值得一提的是,G.K.切斯特顿是一位信奉神学的人,他一生都在宣扬天主教义。1936年6月14日,切斯特顿逝世,罗马教皇授予他“天主教信仰卫士”称号。正是因为切斯特顿的信仰,使他顺理成章地创造出了布朗神父这一伟大的侦探形象。
布朗神父系列的代表作是。这个故事中,在4个人严密监控下的一幢房屋中,主人死于非命,而监控的4个人都声称绝对没有人出入过房屋。布朗神父则称,有人进入了房屋,但没有人会把这个人当做“人”。事实正如布朗神父所言,就是这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房屋行凶的,而且的确没有人会把这个人看做是“人”!
布朗神父就是靠这种建筑于哲学和神学之上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得以和爱伦·坡笔下的杜宾、爵士笔下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探”。切斯特顿的布朗神父是侦探小说中地标式的作品。它开创了“心证”流派,对侦探小说的布局、误导、逆转等核心技巧做出了示范,起到了教科书般的作用。“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笔下的神探基甸·菲尔博士,就是以G.K.切斯特顿为原型塑造的;“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则完全承袭了布朗神父系列的风格。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论述——“隐藏一棵大树,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回森林;如果没有森林,我们就要想办法制造出一片森林”就是布朗神父留下的。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伟大而富于哲学思想的智慧呀!
1928年,英国侦探作家俱乐部成立,这是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侦探小说创作研究和交流的协会。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切斯特顿毫无争议地当选为第一任主席,直到1936年逝世。其影响力和贡献可见一斑。可以说,G.K.切斯特顿的布朗神父代表着“短篇黄金时代”的巅峰水准。
既然布朗神父如此伟大,那么,他是不是“后福尔摩斯”时代最好的侦探呢?综合来看也许是的,但就某一方面而言,都不会在其上者,比如在思维力上。
侦探小说是一门思维的艺术,侦探们以拥有强大的思维力而骄傲。而历史上思维能力最牛的侦探,就诞生在这个时期。他是一位美国侦探,他有一大堆头衔,他有一个名动天下的绰号——思考机器。
“思考机器”的制造者是美国作家杰克·福翠儿。福翠儿1875年出生在美国乔治亚州,18岁便离开学校,进入一家报社撰写专栏。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作家一样,受到福尔摩斯热的影响,福翠儿开始创作侦探小说。
如果说福尔摩斯和布朗神父是典型的英国绅士,那么,福翠儿笔下的侦探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国大叔。这位老哥全名为奥古斯都·S.F.X.凡杜森,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他拥有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大学授予的二十几个头衔,包括哲学教授、法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牙科硕士等等。
这位教授身材矮小,目光犀利,一头乱发从不打理。这老头的智商深不可测,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他没有任何礼数,经常粗暴地打断别人;“你不要告诉我你自己的判断,你只要把事实讲给我听,然后按照我说的去做”——这是故事里凡杜森经常跟委托人说的话。
不过,这可以理解,因为他的逻辑思维实在太过强悍,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逻辑解释。为了印证这个观点,凡杜森教授向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发起了挑战——之前他不会下国际象棋,只用半天时间学习了一下基本规则。挑战的结果是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