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好比跑马圈地
用花太多的钱,就能做起一项实业,轻轻松松就为温州商人赚来丰厚回报。
例如,2008年1月,温州商会会长林智在河南省商务厅主办的温州商会经济高峰论坛上说到,常年在郑州投资的温州商人多达7万,大家主要经营鞋业、皮革、服装、电器、印刷、小商品等实业,市场占有量及销售量高达60%以上。
为什么中部城市如此受青睐?
一位姓王的温州商人说到:“中部地区人多,劳动力市场比较大,消费市场也很广阔,交通又比较便利。这对我们来说,可以算得上‘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了,我们只要拿着自己的钱包来投资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什么东西就有。你比如说我在郑州投资一个小商品批发和零售项目,不需要什么高级的技术,很容易就请到工人给我加工。然后就是找销路,河南人这么多,各县级都有经销商,只要我跟他们搞好关系,就不愁没有经销渠道。如果我投资份额再大一些的话,还可以试试做品牌。这个也不难,花几十万找个本地明星代言一下,市场就更容易做了,很容易独占市场。”
王先生是做中国结生意的,他在郑州投资了几万,两年后资金就翻了几番了,他拿着这笔钱又投资了一份利润更大的项目——电脑,赚钱速度更快。5年后,王先生拿着赚来的几百万到海南炒房去了。
王先生的赚钱方式,很容易让人想到温州资本的增长速度。2010年,温州市政府统计的结果是,温州资本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是我国民间资本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投资中部,虽然看起来没有投资一线城市挣钱多,但中部人力资源、消费市场及四通发达的交通决定了获得利润却并不比大城市低。对于资本不太丰厚的温州商人来说,在中部拼搏几年,完全可以积累起一笔可观的资本。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温商就更无所畏惧,可以拿着自己大笔钱财满世界找投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部特殊的环境能将温商从毫无威慑力的小老虎养成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是帮助他们实现巨额投资的跳板。
最后是西部探险,它让帮助温商摘取更大的果实。
纵观近几年的温州投资市场,“西进”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从新疆买棉到开采石油,从油矿到水电站,从水电站再到其他能源,温州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正是因为进军西部,他们不但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空白市场,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也获得了更大的声誉。
以炒油团为例。温州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零零星星地进入新疆的石油业,在世界油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很多温商都尝到甜头。更多的温州商人在前辈亲朋友好友的召唤下,纷纷携巨资跻身新疆石油业。
如温州女老板王荣森,她靠批发服装积累了一些钱。后来,陕西地质学院一位老师对她说:“服装生意风险很大,竞争又比较厉害,你可以去西部试试开采石油。现在国家搞西部大开发,鼓励人们到贫困的西部地区投资,你可以去试试。”当听说到这是国家的精神时,王荣森便决定冒险一次。她首先在延安承包了三十口油井,与当地政府签订了联合开采的合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她又在温州一家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大意是说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负责大西北几十个油井的勘测,回报率极高。她的广告立即引起了一些温州大老板的注意。
虽然王荣森的投资最终以失败告终,与她起合作采油的几位温州商人同样血本无归。但这件事却让精明的温商嗅到商机,此后几年,很多打着“温州人”和“承包”为关键词的文章荣登各大媒体,温州人这种大规模投资的精神也让人耳目一些。从此,各种炒团、各种承包纷纷与温州资本纷纷挂钩,一时间温商声名大起,温商的各种炒团也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