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这车改造成三轮车。</p>
人力踩是费点劲,可总比那有气无力的老驴强。</p>
只是,改造车子又得花钱了。</p>
“要是昨天没去医院费那个钱就好了。”她不禁喃喃自语。</p>
但转念一想,昨天要是没去,没准那孩子真就被人贩子偷走了,不知道要被卖到哪个山沟沟里。</p>
就当是给母亲积寿积德好了。</p>
潘玉兰回村找木匠得到肯定答案,又在田埂上找到母亲,把今天的经历和摆摊设想大略道来。</p>
“摆摊卖烤红薯?这能行吗?听说干这个的都是盲流,你可是人民教师,万一搞这个丢了工作咋办?前两年公社里不是有个小老板被抓了典型?”</p>
潘母忧心忡忡,整个人都飘着苦味。</p>
潘玉兰只好努力安慰母亲,两者性质不一样。</p>
卖小吃,一天进账最多几十块,运气不好没准就一块几毛的,哪比得上倒卖电器,一件利润最多能上百!</p>
潘母还是不放心。</p>
潘玉兰只好用昨天她俩看到的那些小摊贩来举例,连徐立新都成了正面典型。</p>
“刚我去学校销假,顺道问过校长了,就说你想摆摊,我给你打下手帮忙,这样行不行。校长说不影响教学就不管,还说其他老师家属也有卖菜、卖鸡毛掸子啥的。”</p>
潘母终于被说服:“也行。家里钱虽不多,咱平时也没啥花销,放着还怕老鼠蛀了呢。”</p>
潘玉兰失笑。</p>
如今自家就几十块存款,连存折都用不上,还担心老鼠蛀?</p>
吃过中饭,她揣上定金去找铁匠、木匠。</p>
烤炉、三轮车都需要几天才能打好,正好趁机收购一批红薯。</p>
刚开春不久,新一茬红薯刚种下,去年秋收后那茬倒是陆续收获了。</p>
今天她留意到,城里集市上的新鲜红薯卖五六分钱一斤,直接在乡下收购还能砍价。</p>
烤红薯售价两三毛一斤,刨去烤时水分流失,不考虑人力成本,利润至少也有每斤一毛五。</p>
那么,只要卖出二百斤,月收入就能超过她的代课老师工资了。</p>
可惜没空天天进城,只周末去一天半,均摊下来,每天需要卖出……</p>
潘玉兰打小对数字就敏感,才当了数学老师,有时大队出纳忙不过来,老会计甚至会找她去帮忙。</p>
她心里快速算过账,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p>
周三下午第二节没课,潘玉兰得找最近考试排名倒数的几个调皮学生家访。其中,有个家在西湾村。</p>
这对班主任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可没了破单车代步,只能靠两条腿走。</p>
想到将来没准能脱贫致富,潘玉兰并不觉得累。</p>
五点,她家访完,跟家长笑着道别。</p>
后者告诉她,村里谁谁家刚收了红薯,她打算明天放学再来一趟。</p>
出门走了一段,忽然闻到股臭鱼味从旁边草丛里飘过来。</p>
那儿可没池塘,连个小水洼都没。</p>
潘玉兰心生警惕。</p>
该不会那里藏着什么犯罪分子吧?</p>
可要回家,草丛边的小路是必经之路,还没了单车,逃跑都难。</p>
她犹豫了下,没敢冒险,装出掉了东西的懊恼样子,调头往回走。</p>
不料,草丛里忽然传来窸窸窣窣的细微动静,像是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