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恐怖的黑洞
富翁的克勒凡的一段语录:“没有钱,在眼前这个社会组织里是最要不得的苦难,我是这个时代的人,我崇拜金钱。”这也许就是沈金华的人生独白。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他选择了金钱崇拜。沈金华本来就是带着贪婪的病毒未讲金融柜台,走进金库。面对黄灿灿的金钱,必然会引发那不健康肌体里的病毒,以至癌变。
1988年,在沈金华到陆水坝储蓄所上班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胆敢从储户存款中挪用了4000元钱,供其挥霍。毕竟他是学中文的,对财会还一窍不通,自然对侵吞挪用之事不具备折东墙补西墙的本领。开始,沈金华感到害怕,连忙将此事告诉了与他感情不薄的领导。该领导不仅未对此事处理,反而手把手地教沈如何用储户卡消平帐面的伎俩。从此,有了高师的指点,沈金华茅塞顿开。一回生二回巧。由偷支储户款,到挪用备用金,十几万元的公款,经沈金华的手流进了赌场的牌桌上,流入了“夜莺”的腰包。
也是世上事无奇不有。不久,沈金华竟然被提拨到了储蓄所主任的位置,掌管金库钥匙。有大权在握,国家的钱财,沈金华感到更是如探囊取物般方便。
有一次,支行派人到基层营业网点检查。这次,沈金华真是心惊肉跳。只要看一眼金库的帐本,就能发现“庐山真面目”。可这次,上帝又一次保佑了他。检查员来所后先是享受了一番美酒佳肴,之后提上一份沉甸甸的礼品就回家报平安去了。金库的帐本连模一下都没有。
侥幸过关的沈金华更是欲壑难填,再也无力自控那快速下滑的灵魂。以至出现十几万的“黑洞”后,沈金华才感觉到死期临近。邵运兼的假钞使他那将死的灵魂感觉到了回光返照般的喜悦,可是这最后的挣扎,彻底地把他送进了死亡的坟墓。
●请君入地狱
邹丞本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数年寒窗苦读,终于跳出了农门。1989年,他从财金学校领到了银行的“铁饭碗”。刚参加工作时,勤奋刻苦,积极向上,业务精通,颇得领导赏识。不久由柜台出纳员换到联行会计的重要岗位。有一天,邹丞突然感觉到银行小职员生活的寒酸,联想到外面世界纸醉金迷的场面,他感到意乱情迷,渐渐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联行汇票。在他结婚时,他第一次采取空转联行汇票。提取700O元现款投入到新房的电器化建设。于是,新房里有了彩电、冰箱。当时,令同事好不羡慕。
有一天,邹丞不知打哪儿听说沈金华有弄到假钱的路子。当天,他就猫寻腥鱼一样找到沈金华。听沈金华一吆喝,倒假钞真有赚头。邹丞马上喜笑颜开。其实这时两个人已是臭味相投。两人立即结成同盟,由沈负责联系“货源”,由邹负责推销。
当沈金华第一次弄到4万元假人民币后,除去6千元的酬劳外,其余的都交给了邹丞。邹丞转手就把它推销给了那些有业务往来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邹丞先是给了官塘供销社出纳陈四清2万。这2万假币后来又作为货款付给了河南确山县的一个木材商。邹丞的“保镖”徐松林经常装着假币流连于歌舞厅、酒吧、赌场……。第一次倒卖,邹丞就轻易地赚进了一笔。这时,邹丞茅塞顿开,天下还会有这等容易赚钱的窍门。
1991年6月,沈金华找到邹丞借钱倒买假币。邹丞二话没说,当即就划出了4.1万元联行资金。沈金华刚借走一大笔钱,沈的同伙饶邦军也找上门来。邹丞一听说又是借钱买假币用,信以为真,又从联行资金中提取了6万元。可是这一次,饶邦军一去不复返。案发后,公安机关缉捕了饶邦军,可那6万元国家资金却早已变成了饶邦军花天酒地的挥霍。
邹丞畏缩在那几平方米的水泥囚房里,准备熬过自己那漫长的生命时,才幡然意识到自己人生轨迹是由可怕的贪欲引入地狱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