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考察团
口吹来川谷间像冰镇过来一样的晨风,不禁脱口吟道:“傍水十里寒,一番洗清秋。”
“好诗,佳句。”梁秘书回首问道,“范总编,这是哪位名家的警句?”
范大源笑道:“一番洗清秋肯定是千古名句,这傍水十里寒是风娘娘从车窗外送进来的。这山里的风不是明显比市区清凉许多、新鲜许多吗?”
梁秘书若有所思道:“噢,对,对,要不现在的人们一有空闲就想寄情山水,实在益处极多。”
“是噢。天然氧吧,益处极多!”乔峻岭书记随声自语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恐怕是早就写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呢。”
一听乔书记开言,范大源腹不存米的毛病就又犯了,迫不及待地说:“乔书记,这是我们这些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境界。你们政治家应该崇尚‘气吞万里如虎’呀!”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因时而异吧。”乔峻岭很大度地笑笑。他知道范大源恃才傲物,因为得不到提拔重用对管干部的领导意见很大。平心而论,他也觉得论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范大源早就应该提拔,至少比现在报社的几个副总都明显见强,然而几次研究干部,几个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范大源非议有加,而业绩平平者却多溢美之词。他正在琢磨这种现象如何纠正,范大源这种不拍马屁而偏去敲马蹄子的犟驴性格,让他想起古今官场上许多此类干部的不顺际遇。
“悍马”先在三县垴村头戏台前转圈掉头,后边两辆依维柯也就紧跟着转圈停下。乔峻山早已在戏台前躬身迎候。柳闻莺、摄像记者和几个年轻秘书一下车都转遭先看山景,俱都同声齐呼盛赞这山村的秋景:“真是太美了!”久居城市,在钢筋水泥框格里生存太久了的人们,一进入这山川美景的怀抱,就像是鱼归大海、鸟出樊笼了。应该说,这种感觉最浓重的就是乔峻岭了。他真是有许多年没有回三县垴了。盖三县毕竟还是一年中要回来几次的。
盖三县把鲁市长介绍给乔峻山。乔峻山握着鲁市长的手激动得连连颤抖:“太认识了,早就在电视上相熟。凡有鲁市长讲话的文件,我都要至少看三遍。欢迎鲁市长光临三县垴指导工作,市长亲自视察,山区开发就胜利在望了。”
鲁市长只知道乔书记是这一带人,并不知道和峻山是哥儿俩,就说:“市委乔书记也来了,你们应该早就认识吧?”
众人一听都笑了。谁也想不到乔峻山却说:“认识不认识都一样,他是我大哥,早就把家在哪儿都忘了。”
乔峻岭心里说:又是一头犟驴。但面子上还要把事做圆满,就向鲁市长说:“国庭同志啊,这是我二弟峻山,山村的干部一干几十年是很不容易。早就对市里山区开发力度不够很有意见了。我们家这一带是革命老区,特别是抗战时期,干部群众贡献很大,牺牲也很大。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喊资金紧张,确实是扶持力度不够。这个我有责任,今天回来看看就是想如何尽快弥补一下历史欠账。首先是要解决好交通问题,这八圣山往西过飞狐岭出省界,通宁西的公路改造,争取搭上国道复线规划设计的快车。资金和上边的事政府去办,下边老百姓的事峻山他们去办。”
“行,行,一点点问题也没有。”鲁市长拍着峻山的肩膀,又是鼓励又是打趣地说,“乔主任放心,书记表态了,一切跑腿的事由我们去办。政府决不会再让老百姓勒紧腰带闹革命了。不过大家都跟乔书记回故乡来了,您怎么也得领大家到夏河太阳升起的地方瞻仰一番呀!”
乔峻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尽顾说话,还没来及请大家到家里喝口水。走,这就都去吧?”
乔峻岭急忙制止说:“陈年老宅破瓦寒舍,都几十年没住人了。先办正事吧!”。盖三县听了就说:“具体的探洞工作步骤都听李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