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不得也哥哥
人,水手也是中国人。为了便于向香港地方当局领取通航证,才雇了那个爱尔兰人。该船虽然在香港注册登记过,但到水发之时船籍登记证已经期满11天,它应该是一个中国船。广东水师在中国海面扣获亚罗号和逮捕该船水手和那个倒霉的爱尔兰船长,完全是中国自己的诉情,本不应该掀起什么波澜的。
但是,无从寻衅的英国人却为此大做文章。英国驻广州领巴夏礼闻讯后,兴奋异常,立即向公使包令汇报,他终于抓住了修改条约的一个机会,这就是利用亚罗号船员被捕件,向中国发难。
在包令的赞赏声中,巴夏礼粉墨登场了。他装着气极败坏的样子跑到广东水师,大发雷霆,声明亚罗号船是英国船只,中国方面无权捕人。他要求立即释放爱尔兰船长和12名水手,如果它们确实有罪的话,也应该由他按英国法律定罪审判,你们不应该捕人。
巴夏礼还凭着英国人富有的幻想和浪漫的性情,虚构一个英国国旗受到中国水师侮辱的情节,声泪俱下地通牒两广总督叶名琛:你们中国水师违反中英《虎门条约》第九款,水师兵勇无端侮辱英国国旗,希望你们立即停止此类卞件,送回被捕人员并向大英帝国公开赔礼道歉。
叶名琛又一次被卷进了冰冷的激流中。叶名琛长得高大壮硕,大脸方额,很有富态模样。为人还算忠厚,性情还算温和,做十分圆通。以他个人品质和性情,在那样的时代里是会官运亨通无有大碍的,偏偏是这恼人的涉外饵件,不时搅乱他的人生布局,时时啪负品尝着人世不测的凶险滋味,而最终导致他魂丧异国的厄运。
接到巴夏礼的照会,叶名琛非常恼怒。洋鬼子欺人太甚,亚罗号纯系中国船只,空口无凭,有文约为证。船上水手均系中国人,经查确有海盗。该英国国旗受辱,有什么根据?你们英国人在我们大清国土上横行霸道,岂不是对我们大清龙旗的侮辱?
于是叶名琛很强硬地复照说明了原由,并不理会英人的威胁。巴夏礼需要叶名琛的强硬,因为这样可以使战争打起来。
1856年10月12日,巴夏礼再一次向叶名琛提出三项强硬要求:
1.有礼貌地归还被捕水手;
2.书面道歉;
3.担保以后尊重英国国旗。
以上三条限48小时之内答复。
叶名琛回复说,12名水手中有3名涉嫌海盗重案,不能送回,其余9名都可送回。叶名深仍严词烁烁,不让洋人,提醒英使不要忘记这是在中国,船主为中国人,理应受到中国法律的惩办。
巴夏礼并不是要什么中国水手,而是借故发难,见叶名琛没有归还全部水手,便说这9名水手他也拒绝接受,要不就全部送回。要不就一个也不要……
10月21日,巴夏礼又重新提出上述要求,限叶名琛24小时内送还12名水手,否则将动角英国海军。
叶名琛说,可以让一小步,将9名水手改为10名送还。巴夏礼说,还是那句老话,非将12名水手送回,否则将动武不贷。
10月22日,叶名琛为了平息啦端,忍气吞声将12名水手送回。
巴夏礼见叶名琛做了让步,心中有些失望,他鸡蛋里挑骨头地说,你们派下等的官员来送还水手,这是对我大英国的不恭,也是你叶总督的失职。我拒绝接受。你们想送还也不行了,我们大英帝国的炮舰已经开始行动了。
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拉开序幕。
叶名琛曾被历史的灰尘掩埋,若不是撰写香港百年这篇文章,这个海上苏武式的人物很难引起笔者和众人的注意。但是,叶名琛确实是个人物。
1857年12月12日,叶名琛又一次接到英法两国公使的最后通牒。通牒上说,为准备和北京政府谈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