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血战古北口
情况知之了了,而东北军似乎也没有跟友军密切配合共同御敌的打算。

    大家各打各的,互不相干。

    在当天的右翼龙峪沟战场,与戴安澜团对阵的是三宅骑兵联队,面对戴安澜团这样的强力步兵团,日军要把骑兵当步兵用,自然难以见到效果,所以阵地一直纹丝不动。

    但由于不知道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古北口正面发生的情况,在遭到日军攻击后,关麟征和杜聿明很自然地产生了错误判断,认为日军攻击重点在右翼。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从长山峪过来的大道呈“Z”字形,先经这里,再至关口,而根据日军一贯使用的战术来看,他们最喜欢也最擅长运用包抄迂回。

    从右翼突破后形成包抄,可以看成是这一战术的实际运用。

    关麟征和杜聿明都不是第一天打仗,于战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属于职业军人才具有的那种灵敏和本能的嗅觉。另外,中日双方也并非首次交手,特别是经过此前的“一.二八”淞沪会战,中国军人对日军的战略战术已有所了解。

    然而,在对情报不能有效掌握的前提下,你所做的一切判断仍然可能是在打哑谜。

    别的谜语猜错不要紧,这个猜不对却是致命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成语: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据此,关麟征不仅没有让戴安澜团向中间靠拢,反而命令该部主力向右翼集中,并将阵地继续向东延伸至龙峪沟以东500米,从而使其与东北军的结合部更加薄弱。

    除杜聿明旅坚守南关二线外,关麟征又急调作为师预备队的149团(王润波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关,进行策应,并从中抽出1个营,警戒司马台长城一线,以防日军从这里抄袭后背。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右翼。

    中间没有人补位,亦无人增援,空档越来越大,直至不可收拾。

    从古北口正面退却的东北军,既未向右翼和南关二线的25师通报这一紧急情况,亦未要求友军“向我靠拢”或予以增援。

    退就退了,丢就丢了,有什么了不起。

    到下午5点半,日军已完全占领了古北口正面制高点,并将战线推进至长城以南。

    晚上,日军把大炮运上了制高点,在其两侧都布置了炮兵阵地。

    一招定胜负。至此,战场的主动权已被日军牢牢握在手中。虽然此时日军在两翼都未能取得大的突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而后战场的基调将朝着日军希望的方向走。

    这一天是日军的节日,川原的节日,不是我们的。

    3月11日拂晓,川原一声令下,日军总攻开始。

    在步兵冲击前,重炮再次扮演了东北军克星的角色。

    左翼白玉麟团在高强度炮击下乱成一团,团长白玉麟当场战死,部分阵地被日军第32联队第2大队趁机攻取。

    正面,贺奎团更是完全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

    上午10点,将军楼亦告失陷。

    将军楼的失陷,使右翼的戴安澜团立刻陷入困境。日军可以依托附近的高地,居高临下,完全切断他们与二线主力的联系。

    不过关键时候,日军方面也掉了一下链子。

    川原旅团走得太急,本来就没带多少弹药在身上。昨天下午,今天早上,可着劲这么一使,已经所剩不多了。

    前面进攻一缓,被日军打得苦不堪言的东北军总算捞到了喘口气的机会。如果此时张廷枢能及时调整部署,把除白玉麟团的两个团也整师压上,或者干脆点,就跟关麟征讲清楚:我顶不住了,你快过来帮忙。

    这样的话,仍有反败为胜,甚至夺回关口的机会。

    但张廷枢未对此作出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目录 > 第十四章 血战古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