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1节
两三个小时,终于等到主家应酬完近人师友,上来就开门见山讲他校中情况,诚邀易先生去他学校执教,若有疑意他必三顾茅庐,以表对易先忱敬之心……

    三哥的对外应酬早就开始,他陪珍卿应酬却说更累,跟自己的朋友应酬闲话,不过讨论世界军政形势,中国的金融经济态势,其他话题他带着耳朵听就好。而跟珍卿这些学界朋友应酬,不但要谈文理医工各种话题,借机向学界高士推介梁州文理大学,还有随友前来的其他从业者,听着梁大经费师资都雄厚,强要毛遂自荐去执教的,这些在场面上提出要求,让三哥费口舌又费思量,珍卿也得打听其人是否称职,以助三哥作出正确的决断……

    短暂休养后的应酬太多了,尤其社会各界的有资历者,对珍卿的各种工作邀请让人疲于招架,招待完文教出版界师友,又轮到谢家的亲友轮番轰炸。亲友见面难免不遗余力催生,毕竟三哥的年纪真的不小了。

    三哥跟珍卿尽量在外面应酬,不把人放在谢公馆款待,晕头转向地应付了半个月,说好闭门谢客不应酬了,谢公馆还是天天门庭若市,满府人在家也不得清闲。清明节后,全家人便躲到花山别墅度假。吴二姐夫妇早各自忙开,小英这丫头跟珍卿夫妇也混熟了,到花山度假就非得跟过去,还嚷着说不愿意去上幼稚园了,但谢公馆不纵容小孩子,还是叫小英周末再过来。

    在离花山不远的城西工厂区,谢董事长新开两家贫儿工艺院。度假时谢董事长带大家参观过。

    北方大片国土沦陷以后,多少乱离人涌入海宁这大都市,多少失怙失恃的小孩沦落街头,有的太小沦为童丐沿街乞讨,大点的偷窃抢劫成为社会隐患,寒冬腊月也难免凄惨冻毙于市,连收尸立碑的人都没有,有智识有良心者怎能无动于衷?

    谢董事长背靠赈济会一呼百应,三年前开始跟济世救民的民间社团合作,先后在海宁办了五家孤儿院,一开始只管这些大小孤儿的温饱,后觉无家孤儿不能终身吃救济,便筹划帮助他们慢慢地就业自给,便同其他救济机构办孤儿习艺院(工艺院),根据孤儿的智力、体力、兴趣因材施教,男孩子多培养他们学做金工、木工、藤工、织工、漆刻等,女孩子则学缝纫、烹饪、图画、刺绣、造花等,如制鞋、排印、打字、编帽、织网等工艺,男女孤儿都可凭兴趣、能力选学。

    工艺院远比纯孤儿院烧钱得多,孤儿们修习工艺需延请专业师傅,还要置办对应的工艺设备,及上课所需的生产资料等。珍卿他们参观柳树坝工艺所,其间有位教刺绣的女教习,一月薪水就合新币九十元,当然,该女教习在三个工艺院教课,并非只教一处就拿这么多。可仅一个柳树坝工艺所,教习就近二十名之多,虽还在其他工艺院兼教一艺,细细算来也开销之大,几乎快追上一所中等学校。

    谢董事长跟合伙人方清平先生认为,在海宁的华界办贫儿工艺所,经费压力也比其他小城市大得多,他们很该广结天下豪杰,在中部和南部城市设些工艺所。近来他们就在着手落实这项计划。

    慈济会的方先生访花山别墅,曾跟珍卿、三哥语重心长地说:“工艺院教成孤儿一艺,则彼一身一家永至温饱,以技教人使其立足社会,将可能之社会毒瘤,转化为社会之有用人材,实为功德无限之举。”意思叫珍卿夫妇帮忙宣传,譬如写写文章扩大社会影响,甚至亲自站台演讲动员,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这项功德事业。

    虽然有点被裹挟的意味,珍卿却由衷为谢董事长自豪,也为方先生这样的苦心孤诣感动。帮忙扩大影响力算是义不容辞,珍卿还决定,这次《我和我的祖父》连环画版税,将来也捐出一部分给他们做慈善。

    当初,在马赛送别王梦琼先生一家,珍卿便曾心潮澎湃地感慨,中国有无数蝇营狗苟的随波逐流者,为了一己私利祸国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简介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目录 > 第4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