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节
境也未适应,也懒得在开学前累倒自己,就没有上心。
现在之所以接受这份差事,还是跟她的一项工作有关,就是她从美国就开始的工作——收集流散在外的中国文物图书资料。为此她不但在东方学会讲课,还时常接受新相识们的邀请,参加欧洲文学名流的聚会座谈。珍卿只要跟他们谈得入巷时,提一下她在收集文物图书资料,各路大佬就主动帮忙接洽有关人员,甚至有人亲自上阵帮她搜罗资料。她近来积累的散失文物和图书资料越发丰富,已经着手编写散失文物图书的资料目录,为的就是国内学者和后世文人,以后涉足这个领域有详实的索引资料。不过有学问的洋鬼子一样精得多,除了一个叫加凡纳的汉学家,没人想过把抢掠来的东西送还给中国。
珍卿忙碌三哥自然也忙碌。三哥日常要忙的事务更繁杂,他除了管理小家的内务跟交际,来法后一面在撰写经济危机的论著,以符合签证上旅游学者的身份,一面跟欧洲各国的华人赈济会一起工作,帮着沟通国内外的慈善救济工作。因为三哥实在手眼玲珑、神通广大,渐渐成为欧洲各国华人赈济会越发重要人物。如今,任何组织针对国内的救灾募捐,几乎都少不了他这个灵魂人物。
而且,三哥还通过巴黎的华人同乡会,结识了一位来自国内极投契的商界朋友——来欧洲考察工业和机械的岳子璋先生。岳先生是福州的铣牙制造商,只是以前宥于资金不足,铣牙厂的规模不太大,挣钱的全是来钱快的轻工业,现在他攒了不少钱就想干点大事,想做中国人自己的铣牙铣床生意。在欧洲转悠许久终于遇到三哥。
铣牙与铣床这种重工产业,曾是三哥一度规划的事业归宿,但经珍卿等诸多亲友劝阻,考虑到时局和内政等的阻碍,三哥最终选择向现实妥协,放弃这项最终的事业规划。
上一年,三哥为避国内的政治迫害,跑到美国一路跟珍卿陪读,虽然他自己一直没闲着,为国家人民做了不少实事。对初心是实业救国的人来说,遇到同样沉潜于理想的实干家岳子璋,三哥心里的念想重新活泛起来,所以才跟岳子璋先生旬日间就十分投契。
岳先生得罪福州当地的官绅,本拟在粤州投建他的铣牙铣床厂——岳先生妻子娘家在粤州颇有势力,但蜀州也有朋友邀请他去发展实业,说蜀州腹地更能防备东洋人。岳先生犹疑再三,最终选定的厂址还是在粤州。他觉得韩领袖抱了美国大腿,东洋人想袭扰中国东南沿海,是在美国的海运商路上撒野,美国人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国情未必会坏到粤州都不安全。
但他很欣赏的陆浩云先生,也认为他选择粤州要更慎。
其实,陆浩云自己也不敢打包票,说粤州一地到战时一定不稳妥。但他也跟岳先生推心置腹,说生意人不能把鸡蛋装在一起,聪明的兔子也得备着三个窝。他正是出于留本保底的考虑,投建的高等学校就选择梁州,近来有心投资一点日用工厂,考虑的也还是蜀州或梁州,而非东南富庶已极的早开埠城市。岳子璋先生说时局如此凶险吗?首府所在的富庶之地也难保全吗?陆浩云其实也不敢笃定,他也跟时下的很多人一样想法,觉得韩领袖都抱了美国大腿,若连应天周边的江越富庶地区也保不住,那么泱泱中华还有存续之理吗?正是出于这种莫名的不确信,即便小妹对于时局一直悲观,他原本在海宁等地投资的生意,也觉得稳妥起见最好不要动,免得将来证实杞人忧天,白白地落人笑柄。
可是再欲投资新的工厂,他觉得稳妥起见,没必要集中在产业足够多的富庶沿江沿海地区。
正所谓”小商在于民,中商在于政,大商在于国“,乱世的实业投资必须跟国势挂钩,再怎么谨慎持重都是应该的,不然一旦被战火裹挟,半生的心血都要付之流水。
岳子璋先生也能听进良言。当三哥通过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