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13节
算。

    珍卿的锦添表哥说要回禹州, 当初学法律就是为振兴禹州,千年人治社会和宗法制度,给他们的乡镇城市留下太多糟粕,社会里头有太多黑暗不公的事,他回去就是要锄强扶弱,替民谠言,建立一个珍卿口中方方面面都有光明的社会。

    看锦添表哥摩拳擦掌,准备回去大干一番事业。珍卿心内太多犹疑,锦添哥有这等拳拳报国之心,任何人都不该给他泼冷水,但中国社会盘根错结的权贵军阀、地痞洋人,并非仅仅一番赤诚之心就能摆平,“锄强扶弱,替民谠言”谈何容易呢?又恐性格爆烈的锦添表哥,将来有一日会过刚而折。而且禹州毕竟太靠北方了。

    珍卿心里再三纠结,终究还是出口劝说:“锦添哥,我看做律师的话,还是大城市更能出人头地,听说表姑、表姑父的意思,也想叫你到大城市攒攒资历。”珍卿就不避嫌疑地数说着,像禹州这种几易州主的地方,那些省主席和军阀就是流水的兵,各种盘根错结的势力才是铁打的营盘,锦添哥要没有应付他们的好办法,倒不如先去大城市攒攒资历,比如在海宁就可以靠靠亲友了。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劝他。锦添表哥也很犹疑矛盾,他当初考入塔夫茨大学苦读法律,就是想为禹州民众伸张正义,若回禹州果然才志难伸,那便白白浪费了他的苦读,可是学成了偏偏不回禹州做事,又何尝不是另一方面的浪费?不过最终还是得由他做决定。

    出人意料的是,一直跟继云哥在旁商议晚餐事宜的三哥,忽然间语出惊人:“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在梁州有所大学在建,部分专业已开始招生,准备秋季就开始上课。令人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些专业,缺乏资质合格的授课教师。若非梁州学校地处偏僻,又是人人恐怖的瘟疫流行区,我恨不得一一给诸位送上聘书。虽然路远山高,不比中部富庶升平之地,我还是不揣冒昧地提一提,衷心希望在座哪位高材生,愿意到我的梁州学校屈就。当然,待遇自然是从优的。”

    三哥之言引起众人的兴趣,那些就业去向已经明确的,主要对珍卿丈夫办学大感兴趣,纷纷打听校长、教务是谁,是综合大学还是专科大学。

    珍卿在一旁冷眼观察,就属上官楚和卫君涵最有兴趣。三哥大致讲了综合大学的各种设置,又点明哪些院系人材最为紧缺,请在座的各位高材生考虑,但他没有叫他们帮着打广告,毕竟他要吸纳有真材实学者,还不至于来者不惧。

    而后,三哥就跟继云表哥分工做饭,来不及细细谈论这件事。珍卿知道的内情不算少,便充当了答疑解惑的角色。

    后来,卫君涵起身说到厨房帮忙,上官楚似乎也想跟着去,被珍卿拿个话题拦绊住了。上官楚也是个富家子弟,他对梁州大学的兴趣,更像出于猎奇探险之心。而有高堂家小要养的卫君涵,更需要一份高薪水的工作,且卫君涵学的公共卫生专业,在梁

    州瘴疠之地也能施展。

    珍卿陪着客人谈天说地,说到倦时叫大家起来走走,她去厨房看看是否需要帮忙。珍卿去了一趟洗手间,想到厨房看看晚餐进度时,发现里头继云表哥在忙乎着冷盘,卫君涵跟三哥在料理热菜,两个人正在认真地议论着什么。

    珍卿准备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忙,刚捏着把手把门开了一条缝,就听三哥把话题很是高远深邃:

    “……有识之士都知道要办大学,只看我们国家由上至下,方方面面方待兴旺发展,多少机关、学校、医院、工厂需要建设完善,多少村镇需要通路通水,多少政治、外交、产业、工商的事务要办……

    “孟夫子说‘七年之病,欲求三年之艾’,我们四万万人口的国家,样样事务都得想在前面。不然事到临头,就发现事事落后于人,样样捉襟见肘,没头没脑地仓促应付,焉能不败事?政府未必能事无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简介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目录 > 第4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