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4节
的外地人,便没有为难,放他进城。

    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包袱里钱也不敢轻易动用,想去做些体力活,却被码头的帮派欺负,没能接到活计,流落街头。

    几日之后,又遇到大雨,便发了高热,迷迷糊糊感觉怕是要过不去了。

    但命不该绝的他被巡逻差役看到,他们熟练地把这人送进了慈恩所。

    经过一番照顾,这老人苏醒过来,便听说这里主事姑娘心地善良,且有大关系。

    他仿佛找到了救星,立刻寻到那管事姑娘,跪在其面前,求姑娘救救他的族人,他要告御状!

    说完后,他从那个下雨都抱在怀里不敢沾一点雨水的包袱里拿出一张以血写就的状纸,双手高举过头,递给了这位姑娘。

    姑娘一脸懵逼,这场面她还真没见过。

    但到底止不住心中好奇,拿下了这张状纸,但看到内容后,便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事,若是真的,怕是一件大案啊。

    ……

    赵士程收到那张状纸,是几天之后了,他也不是从慈恩所收到的,是从谏官那里收到的——慈恩所的那位姑娘不想沾这混水,便将球踢给了谏官。

    谏官很快就打听到了具体情况,于是把状纸内容查探一番后,上书给了皇帝。

    事情并不复杂,蜀中的泸州产竹木,所居多是夷人。前两年,蜀中大力发展工坊,泸州本地的大户们也办起了工坊,并且利用这里的竹木做成了大量的竹制部件,顺着长江水送到下游,由这些地方的工坊拼接组装,获利颇丰。

    如果只是这样的,那就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故事,但后来,这家工坊在参加了京城的展会后,订单如雨,大量地砍伐竹木无疑影响了夷人的生活,双方冲突不断。

    后来,因为蜀中工坊缺人,泸州许多的人都去了蜀中,人力薪资价格上涨,这家大户又拿了许多订单,眼看将要破产,正好有一家夷人与他们起了争执。

    于是他们将夷人扣下,把这家人抓起来,抽鞭做活,而夷人部族亲友又过来询问,让他们交出族人。

    随后,他们勾结官府,组织了士卒,杀入夷寨,将其中的青年男女全数抓走,关在工坊中,带着镣铐过活。

    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用了这些人后,他们家的收入暴涨,并且有大户私下打听,想买些人丁。

    “所以,整个泸州的夷人都因此遭了大难,那边如此到处都是捕奴人,许多村落不得不避入更深的荒山……”蜀中来官员何栗对这些事非常清楚,“就我所知,这些夷人不止被卖到工坊里,还有些顺着灵渠去了珠水,下南洋开垦土地了。您是不知道,这些年工坊里要人,有口饭吃的,都不愿意出海,否则便要给大价钱,这些夷人便宜,且不擅水,江南福建广州大户都十分喜欢。”

    赵士程听得头痛:“你们就不觉得如此行事,太过残忍么?”

    何栗一滞,原本的兴奋立刻换上了惭愧之色:“官家说的是,只是这些夷人与汉人多有冲突,前些年还有夷人反叛,一路烧杀抢掠晏州、泸州等地,两边皆视对方为仇寇,这才会误入歧途,以灭夷开疆为荣,却忘记了天理人伦,实在是惭愧!”

    看他一脸忏悔的模样,赵士程十分无奈:“行了,事情至此为止,这事未写在法例上,前事我便不追究了,以后不可再随意捕杀夷人,凡在工坊的夷人,必须发放与宋人同等薪资,违者罚三倍重罚。举报者可分一半的罚金。”

    何栗神色不由一变。

    “行了,按这意思,去写一份诏书,”赵士程捏了捏额头,“你也快些去通知那些工坊主,让他们有个准备时间。”

    何栗忍不住道:“官家,平日里边地汉民都不愿意开拓湘黔之地,如今难得有人愿意拓荒辟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化宋简介 >化宋目录 > 第20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