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3节
向秦凤路、泾原路等地调拨军队, 重新组织防线。

    宗泽等人当然支持了陛下的意见, 当然, 有一部分将领对这种行为颇有微词, 但也改变不了大局。

    朝廷上还是有人反对这件事, 认为动用了秦凤、泾原路的兵丁,便无法防备西夏,如果西夏在这时有异动,大宋整个北边的防线都会崩溃。

    赵士程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西夏如今的皇帝是李乾顺,是有名中兴之主,明白自己依仗的就是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前些日子,知道辽国西京遇险,李乾顺亲自下令让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救援西京,只是被金国打得丢盔弃甲,如今正在舔伤口,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大宋添麻烦。

    说起来,这位李乾顺也是颇有些能耐,在历史上,他不但破灭了大宋花了二十年即将功成的灭夏之大业,还在见到辽国没救,大宋也要玩的时候果断诚服于金,并且保存了实力,并且趁机扩大土地,将青海、陇南一带全收入西夏境内,成为西夏国土最大的时候。

    可惜金国不争气,没过几十年就被蒙古废了。

    更重要的是,秦凤、泾原两路有大宋经营了百年的险关城寨,一时半会,西夏是拿不下来。

    再说了,如果抵不住金军,陕西、山西这些地方都守不住,那西夏守不守,也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这些话不能和朝中大臣明说,还得另外想个理由。

    赵士程已经派人去和西夏说和,看能不能把西夏也拉着攻打金军,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了。

    决定好这些事后,他又拿到了辽东转来的消息,看了两眼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舟儿真是多虑了,如果那些宗室不识抬举,那他根本不在意会落个残杀宗室的名声,仁君这种名头,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在他将来的计划里,不知要做有多少会被质疑非议的事情,太好的名声,反而是负担。

    他写信劝了劝徒弟不必做这些事情,但写完之后,又忍不住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些事情,就算说了,他们也不会听的。

    话说他把这些人忽悠上船时,明明一个个都是仁臣义士,怎么如今都变成了这般狡诈凶狠的人物?

    这团真是越来越不好带了!

    ……

    在赵士程的大力支持下,太原府为成北方的大后方,大宋几乎所有颗粒火药,也就是宋军常说的火粒,被小心地运到了太原。

    如今大宋已经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建立了十多个巨形硝田,而各地也有许多小型硝田,军事上对硝的巨大需求,使得硝田已经成为各地官府的一个小金库,每年全国的硝田能向朝廷输送三万多斤硝石。

    不过这事也是有负作用的,那就是很多地方,正在悄悄收“尿税”,尤其是城镇中,还出现了私下的交易,就是为了收集更多的硝石。

    这些硝石运送到太原后,会被与精制的硫、柳枝碳一起,做成配比最合适的颗粒药,然后运送到前线。

    张俊最近十分生气,他的旧军在分配火粒份额时,总是被欺负,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得到了大量火药,结果新军一来,又让他在分配中成为小可怜。

    所以,他寻思着,要再玩一个大的,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那些新军差。

    这个机会很快便到来了——他将随大将种师中前去支援种彦崇所在的应州。

    ……

    大军在应县对峙了一月,将士们发现,朔州知州陈规在后勤上的能力是真的很强,无论是粮草还是军械,城墙修缮,民夫调动,都被他安排得紧紧有条,一月之内,便将应西县的城墙修缮得有模有样,很多关键地方还是用的昂贵的泥灰加固,天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

    应县城修缮差不多了,大军便向大同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化宋简介 >化宋目录 > 第20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