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2节
    “准备一下吧,”赵士程微微挑眉,“过几个月,便会有一次大比,胜者便要去辽东,那里有多你们都知道,很有可能会一去不回,要想清楚。”

    很明显,对面的三位没一个是没想清楚的,纷纷请缨,愿意为大宋而战。

    甚至相互对视的目光里,都四溅出火花来。

    第251章 我的鱼塘

    陈留是距离东京城最近的城市, 坐落于出汴河要道之上,十分繁华。

    三月清晨,运河解封后,大小商船便又航行在这条大宋最繁忙的运河之上。

    做为运河的中转和仓库之地, 这里的港口有好些个泊位。今天, 停泊的货船送来的一筐筐大蒜, 如今,听说江南福建一带开辟出许多温暖湿润的山地,种植大蒜。

    因着能入药, 这些东西的价格涨得十分地高,京城附近也有许多农户想种,可惜和小麦播种期重复了,加上天气寒冷, 只能种一季,这才做罢。

    船刚一靠岸,便有人招呼着泊位旁等待的力夫,让他们帮着把船上的货物搬下来。

    一名五十来岁的老汉也在这些力夫之中, 他头发全白,腰上系了一条汗巾,与其它力夫一起,将一筐筐大蒜挑下货船,在连接船与码头的狭窄木板上走的十分稳当。

    来来回回十余次, 船上的货物很快搬光,船主也爽快地把钱结给他们。

    按每人搬的货物重量, 这老汉领到了一百余钱。

    “收成不错啊, ”旁边的力夫看他小心地把钱放进口袋, 不由笑道, “你那小儿娶亲的钱,差不多了吧?”

    那老汉掂量了下钱袋,摇头叹息道:“还早呢,小赖子还要读书,开销甚大,哪有那么多余钱娶妻。”

    “要我说老周你也是糊涂,把你那女儿嫁出去,不是便有钱给儿子娶妻了么?”旁人笑他,“偏偏要去那什么织坊,还要她去学什么提花,将来怕是都便宜了外人!”

    “你懂什么!”那周老汗怒道,“如今河上船多货多,我一日赚的钱,就能养家,还有余钱供儿子读书。我女儿若是会了提花,来日去婆家有一技傍身,便能挺起腰,婆家也要敬重他,不让她做重活粗了手,那是能过好一辈子的事!”

    旁边的力夫不由得皱眉,有人不悦道:“婆姨们就该干活,你心思这么重,哪个敢娶你家姑娘。”

    “等我女儿学会了提花机,就织坊里的高工,每月就能得两贯钱,两三年就能买一户青砖房,普通人家,我还看不上呢!”那老汉不屑地道。

    “看把你能得!我听说那提花难学得很,你别把话说太满!”

    “哪里满了,我姑娘生来就机灵,纺线最均匀,织布最细密,那些来修织机的,她看了那么几次,就会了。织坊里可看重她了,涨了好几次工钱,她说想有一个自己的织坊,给我过好日子,对了,前些日子,她还领了好些废毛料回来,给我和她弟织了一双手套,你看——”

    “行了行了,又有货船来了!”懒得听这老汉显摆他女儿,旁边力夫立刻打断他。

    但这次的大船,送来的货物便有些奇怪了。

    那是铁件,还非常大,中间空心,连接着几个圆形的东西,没有四五个人抬不动它。

    船主专门让码头小吏找来附近最好的力夫,说这东西贵重,万万不能弄坏了。

    周老汉虽然老了些,但经验丰富,不但能搬,还能指挥几个熟人,便也在其中。

    但这东西实在是不好搬,需要四个木架,好几根麻绳固定,尤其是在船上搬到岸上时,那船失去重压,猛然冒上来一截,木板震动,一名力夫平衡不稳,手上木架滑了下去。

    他旁边的周老汉哪承得住这么大的重量,就算勉强支应,那铁器还是重重地压在他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化宋简介 >化宋目录 > 第18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