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宏图(二)
要缓缓图之。

    【辽东,汉朝已在辽东经略许久,若非汉末动荡,辽东会成为中华版图中的一块。

    辽东之事,易尔。

    迁移人口,使当地汉民占据绝对多数,如此,不消数十年,辽东尽是汉人,自当固若金汤。】

    【辽东地理与中原隔绝,或有分离之可能。

    修路如何?

    秦能修千里驰道,我李孟羲有水泥,有炸药,开山破石不在话下。

    只需一条路,能联通中原与辽东,辽东之地,便再无分离之忧。】

    【辽东半岛多山,修路艰难,或需工程技术,隧道开凿技术,盘山路建造方法,以及高架桥建筑方法。

    高架桥,需要巨型桥墩,单有原始水泥,强度可能不够。需要钢筋水泥,钢筋该如何生产?纵有钢筋生产之法,也绝无大量生产之可能。

    用竹子代替钢筋,寿命几何?是否能修筑起连接辽东至中原的千里道路?】

    李孟羲皱眉思索,辽东半岛之事,但凡稍微投入点力量,就不会让辽东半岛在汉朝失去控制。

    可虽然如此,辽东地理与中原隔绝,半岛多山,与中原交流不便,天然容易分离。

    若要加强统治,只有加强联系。

    而要加强联系,必要加强交通。

    秦修弛道,不知动用民力多少,花费几何,但李孟羲有信心,原始的水泥路地面动用的民力会比秦驰道少,修起来也快,而且,水泥路修完,平整无比通行能力和运输能力,比土路强太多了。

    辽东地理,李孟羲知道的不多,纵然,要大兴土木,联通辽东至中原的交通,非一代之功,但有成事的可能。

    (辽东,后世谓之的朝鲜半岛,我李孟羲要了。)李孟羲在心里暗道。

    笔尖再动,辽东之后,东海有倭岛,再南,有交趾,即,台湾。

    三国之时,东吴水军能占据交趾,东吴能办到的事,李孟羲自付也能办到。

    无他,李孟羲自认比汉朝人更懂得海船该怎么造。

    汉代有搂船,横行江上,为一时水战利器。

    然而,作为汉代船只技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楼船船身很高,船身有数层都可搭载弓箭手和床弩等远程武器,在水战中可占尽优势。

    但是,海上不同江面,海上风大,船太高,一遇海风,便有倾覆之祸。

    海船船型怎样李孟羲尚不知晓,但是,楼船肯定不适合当做海船来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简介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目录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宏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