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节
展开信,端正舒朗的字体映入眼帘,他既赞叹又羡慕,他练字多年,却离这样的大家之风还差得远。

    再一看题目——《对文学创作未来的合理展望》,他微微坐直了身体,准备拜读这位老师的大作。

    “当前文学作品存在主要服务于政治,体现了实践与革命的结合,存在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的特点……”

    董其民回想起如今的文学作品,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忍不住往下看。

    “……将由革命历史文学转向新时期文学,诗歌、散文崛起……注重人道主义,自我的、内在的体现……”

    随着作者的展望,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文学的辉煌,看到了百花齐放,各类文学思想的碰撞融合。看到后面,他情不自禁拿起笔,想将这些观点记录下来。

    看他看得入迷,旁边人忍不住问:“师兄,到底哪位老师写来的呀?”

    董其民恋恋不舍地从文章中抬头,脑袋一拍:“瞧我这记性!”

    看文章看得忘了作者,不过这样好的文章,肯定是那几位学者写来的吧。

    一看投稿人——苏葵?董其民懵了。

    “你们知道,哪位老师的笔名是苏葵吗?”董其民忍不住问。

    一位师妹笑出来:“董师兄,你傻啦,投稿是要附真名的。”

    也就是说,这个苏葵就是作者的真名?他从来没听说过啊!难道是哪位没听说过的老师?

    董其民再仔细看地址——贺县和平公社清湖大队。

    不是大学里寄出来的?董其民更懵了,师妹走过来,提醒道:“也许填的是这位老师家里的地址呢。”

    董其民悟了!他拿起稿子就走。

    “干嘛跑这么快?”师妹在后面问。

    董其民扬声答:“我得赶紧给老师送去,这篇文章他肯定喜欢!”

    作为老师的学生,又是编辑,老师的上一篇文章他可是看过的,这篇文章可不正写在老师想看的点上吗!

    *

    “老师——”

    老师家就住在京大分配的筒子楼里,他刚到门口,校长郑云和就开门出来,笑眯眯地问:“小董啊,喊你老师干什么?”

    董其民赶紧问候校长,把信拿出来:“有老师给我们周刊投稿,我来拿给老师看看。”

    “就你们那个《文学周刊》是吧,拿来我看看。”郑云和当年也是文学系出身的,一听也忍不住手痒。

    说到这儿他也不打算走了,回去坐下看。

    陆子光也听见了,笑道:“好你个老郑,来我这儿蹭酒喝还不算,连文章都要蹭来看?”

    “这读书人的事儿,能叫蹭吗?”郑云和看完一张,递给陆子光,“不过这文章写得是真好,难怪小董眼巴巴跑来送。”

    陆子光不仅是研究所所长,更是京大有名的老教授。和郑云和不同,他家几代书香,身上有着文人的儒雅和清高,文章等闲入不得他的眼。

    接过文章,和董其民一样,先是被一手好字所震慑,心里给打下了“大家之作”的标签,只读完一半,便觉得所谈不俗,忍不住将另一张从郑云和手里拿过来。

    郑云和也不生气,反而问:“这是你哪位老友写的?”

    陆子光看完,忍住心中的震撼,也问董其民:“这个苏葵是哪个学校的老师?”

    “啊?您二位也不认识苏葵?那我就更不认识了。”董其民摸摸头,“这是第一次收到这位老师的投稿,可能是哪个学校的新老师?”

    两人面面相觑,这文学界有名的人士无一不是他们的知交好友,这个苏葵也许就是刚刚出名他们还没知晓呢。

    郑云和点头笑道:“后起之秀啊!老陆,可得结识一番。”

    陆子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简介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目录 > 第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