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师徒 2/2
心腹。而且,韦端代表着关中士族的利益,而杨阜恰恰是关中士族的一员。但是,从公理而言,杨阜未必就赞成韦端。事实上曹朋占领武威,扼守河西,对凉州绝对是一件大好事……他令凉州再无西北之患,可以平稳发展。而且,对于曹朋在西北推行的政策,杨阜也很赞成。
与公义而言,杨阜和曹朋并无深仇大恨。
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关中的未来而着想。
曹朋,你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一个能让你的敌人,都赞不绝口的人物,又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看着前方的车仗,张郃陷入了沉思!
曹朋依旧是乘坐马车,只是在离开姑臧后,白驼兵和飞驼兵,便自动形成了保护。
张郃的部曲,根本无法靠近曹朋的车仗。
特别是那支白驼兵,清一色的白骆驼,军卒白衣飘飘,透出一种别样的韵味。而骆驼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味,会使战马焦躁不安。即便是飞驼兵,也很少和白驼兵驻扎一处。飞驼在前,而白驼护佑,行进间极有章法,令张郃赞叹不已。
曹朋并没有因为自己罢官,而忽视了对牙兵的训练。
相反,这一路上曹朋不断操演兵马,让张郃大开眼界……
行军时,庞德率二百飞驼在前,充当斥候,探路侦查。而白驼兵则已雁行阵而走,护佑车仗,缓缓推进。一俟出现警兆(曹朋所设计出来的假想敌),飞驼兵便立刻收回,白驼兵组成方阵突前。飞驼在白驼兵两侧蓄势,待曹朋指令发出,立刻分为两队,同时出击。先以骑射,而后施以大刀长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威力。
张郃只看得是心旷神怡,到后来,干脆跑到曹朋跟前恳请,让他的部曲充当假想敌。
如此一来,枯燥乏味的旅途,变得生动起来。
此时的张郃,并非那个被诸葛亮忌惮无比的魏国上将。
他的兵法还显得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天真。勿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列阵迎敌,都带着明显的雕琢痕迹。在一次次被击溃之后,张郃的兵法也随之变得灵活起来。
他不再拘泥于兵书上的那些战法,而是逐渐透露出他的风格。
当车队抵达湟水时,张郃已崭露出一种沉稳气概,令曹朋也不由得为之感慨万千。
真牛人啊!
果然不愧是诸葛亮晚年,最为忌惮的魏国大将。
他的进步,非常明显,隐隐透出了大将之风;当然了,庞德的进步也非常大,从最初的猛追猛打,到后期的灵活多变,其兵法特征,逐渐凸现出来,令人眼前一亮。
每次交锋过后,曹朋都会予以点评。
而张郃就好像一个好学的学生一样,聆听曹朋的教诲。
“今日俊乂,略有些慎重了!
战场之上,千变万化,绝不会拘泥于兵书上的教条。司马法,孙武十三篇,尉缭书,的确是前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但如果你一味遵循兵法,也就落入下乘。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
何为诡呢?
说穿了,就是一个变化。天地造化,都存有一个变数……孙武子写十三篇的时候,尚是车战争锋之时。而到了尉缭书,秦国已大规模实行骑战,创出了三锥阵法。时代在发展,兵法也在演变。有道是,万变不离其宗,你们要抓住的是其根本,而不是按照兵书上所言的那些教条……相比之下,今日令明的表现很是惊艳。虽然你和安平一直处于分兵状态,可是当白驼兵推进困难时,你集中了骑军之力,发起冲击,令俊乂所部侧翼溃败,造成了今日之胜,确是一着妙手。”
万变不离其宗?天地造化,存有变数?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却被融合在一起,让张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