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_分节阅读_246
    还好隔壁裴府的裴晗和裴旭来帮衬的及时,不然赵老汉都不知道怎么送走宫里来的公公。

    裴尚书因为裴栖资助许问澜的事情,数落教训赵疏桐和裴栖的信,比赵竹心给裴栖报喜信的早到。

    这还是裴栖为数不多次的挨他父亲数落,裴栖虽然有些小愧疚,但他的愧疚是因为差点连累了他爹,对于资助许问澜的事情,是一点都没后悔。

    皇上亲自下旨封了许问澜将军,那他们就胜利了。开了这个先河,也许将来还能有哥儿当将军或者做官。

    赵疏桐没有坏心思地戳破裴栖乐观的想法,人的心中,还是有些希望,有些目标的好。也许数百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数百年后的人们也许还在过今天的日子。

    战场没有推进到大齐境内,西北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

    如今还不到政绩考核的时候,最近赵疏桐从上官哪里得到玉米马上就要推广到西北的消息,他要留在甘陇县推广玉米,暂时还不能回京。当初甘陇县因为玉米之殇,险些发生灭顶之灾,对再次种植玉米十分抵触。赵疏桐在推广玉米的时候,并没有强制各家各户都要参加。新作物的推广,本就是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事情,拼了这个政绩不要,他也不敢威逼甘陇县的百姓。

    每种农作物都免不了会发生病害,遭遇天灾人祸,对百姓来说,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抵御风险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朝廷推广新研发的玉米,固然是为了他的高产量,但因为玉米是新型农作物的缘故,在税收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赵疏桐只是宣传了一下种植玉米的好处,又让人给介绍了司农司最新的玉米研究成果,百姓要是种,就到官府买种子。要是不愿意种,也不会强制你种。

    因为赵疏桐的这种态度,然后甘陇县的百姓又从一些商人口中知道,玉米当初就是县太爷发现的,但是前任县令仗着自己是皇上的小舅子,将县令的功劳抢了去。前任县令怕县太爷把玉米的功劳抢回去,才逼着他们县的百姓种玉米的。还好皇上明察秋毫,查清楚了这件事,在前任县令那个狗官倒台后,将功劳又还给了县太爷。

    出于对县太爷的信任,甘陇县不少农户,都尝试着种了三两亩。

    有了这些尝试的人,等到大家见到了好处,赵疏桐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种玉米的。

    西北战争危机接触,他们又不能回京,裴栖就琢磨着,“夫君,咱们是不是该把公爹和小红薯给接回来了。”

    那么大一个孩子,突然离开了他们,裴栖还是十分担心想念小红薯的。

    没了小红薯,他连个逗弄的对象都没有了。

    “京城到甘陇县路途遥远,咱们这两年就要回京了。既然爹和小红薯回去了,就不要再让他们舟车劳顿过来了,免得路上出什么意外。岳父说要给小红薯找老师教导他,小红薯也到了该进学的年纪,让他跟着夫子学习吧。”赵疏桐道,这么远的路,赵竹心和他爹的身体再好,也经不起折腾。

    裴栖心中为可怜的小红薯默哀,决定以后还是多多给儿子写信吧。

    京城的赵竹心小朋友不知道,他根本等不到他爹和阿姆接他回去。

    *

    羌人使臣上京的时候,皇帝将楚王和宁安候召回了京城,要对他们论功行赏,许问澜也跟着回京了。

    皇帝和楚王五年没见,只能靠奏折和信件联系感情,再次相见,兄弟俩都有些激动的。

    皇帝感叹,几年没见,楚王都没有变化,依然高高壮壮的。

    楚王却说,皇兄好像胖了。

    皇帝说楚王不着调要给楚王选妃,找个人好好管管他,楚王连忙拒绝,“皇兄,你可别乱点鸳鸯谱。臣弟都快三十岁了,那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夫郎是个恋爱脑 完结+番外简介 >夫郎是个恋爱脑 完结+番外目录 > _分节阅读_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