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的一些内容(很长)
化。
没有人会去写自己不喜欢没感觉的东西,即便勉强去写了,也不会成功。
当学会了看别人的作品时,我们还要学会看自己的作品。
人们对自己总是宽容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写了一段故事,对它有一分不满,那么别人可能就是有十分不满。
如果我写了一段故事,对它有八分喜欢,别人的喜欢可能一分都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作者总认为自己写的很好,却偏偏市场不热的原因――你对自己太宽容了。
所以,要想写好,至少要学会两件事:1提纲2审稿。
这方面属于具体技巧,就不多谈了,太多人说过。
我只想说,学会审稿很重要。
当你写好一篇文章时,自己先读至少一次。
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的卖点在哪?如果没有,请删除重写。
2基本的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这点注意修改就可以做到。
3前后是否矛盾,与提纲,主线是否不符。
4基调,风格,特点是什么?写书都有风格,自己的风格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写好?
5能够修改得更好看!不过你写得有多好,如果还有更好的选择,就请重新来过。
一篇文章,每修改一次,质量上就会得到一次提升。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写手能每天坚持创作六小时,两小时写作,两小时审稿,两小时改稿,就算不是太好,至少也不会太差。
六小时以外,有存稿的话,回头再去读一下存稿,没准又有新的想法可以修改。
一篇文章,经历过当天的书写,当天的基本修改后,最好再经历二十天以上的沉淀,中间夹杂不时的修改,则质量就会有相当幅度的提升。
当然,这是对网络的要求,如果放在传统领域,该要求只会更高。
所以,学会看清作品,看清别人的,看清自己的,这很重要。
把造谣,聊天的时间用于工作,对自己更有好处。
四:端正写作目的与态度。
写一本书,我们总是经历创作,发文,然后盯着成绩看,患得患失这样的经历。
这是典型的新人阶段,为了成绩而发愁,为了赚不到钱而苦闷,为了写不出稿而冥思苦想,为了得不到肯定与认同而发泄怨气,怪责一切。
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想说的是:端正我们的写书的目的,看清自己的实力,特长与不足。
不要为了成绩而写,不要为了赚钱而写。
在开始阶段,应当是为了兴趣而入行,为了进步而坚持。
是的,为了进步而写。
当我们写一部的时候,给自己提出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自己的某个薄弱环节有所进步。
当你抱着个目的去写作时,你会发现,这个时候的你,才真正在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