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八五章婚礼前后的风云
洲总督。形成了两个蒙古出身的大员和蒙古两大亲王东西配合的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合围态势。

    所以俄国使节在抵达北京之后,就一直要求中国方面就西伯利亚的蒙古移民问题做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外交部在请示我之后,回复他们说中国绝无侵占俄罗斯领土之意,蒙古移民事宜,似是宗教事务及民间自主事务,朝廷不宜反对。并要求俄方谨慎对待移民事务,如果遵纪守法的中华帝国蒙古移民在俄罗斯境内遭到不公平待遇的话,中国不会坐视不理。这种姿态算不上太强硬,但是已经很不把俄罗斯放在眼里了。所以在得到这样的一份回复后,俄国亟需要针对目前的态势,就此问题做出一个最终决定。

    陪同俄国人返国的还有中华帝国外交部负责俄国事务的官员汪大燮,就近期出现的移民问题与俄国进行磋商,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任务而已,跟随他前往圣彼得堡的随行人员中,大量的总参军情司的谍报人员担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对圣彼得堡即将出现的大事件进行观察,并与一些关键人物取得联系。

    俄国方面的事务随着马肯森将军的返回,朝廷和军方也终于定下了蒙古将来最终的地位的决策。作为深入到最前方的观察者,马肯森建议中国方面在西伯利亚地区允许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当然这个国家必须是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也就是与中华帝国本体共同尊奉中华帝国皇帝为最高领袖的享有一定程度的独立自主权力的国家。具体的控制程度可以介乎于朝鲜和暹罗之间。

    这个方案首先遭到了几乎所有与会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太荒谬了,等若是允许皇帝现在辖下的子民自主成立新的国家,此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我当然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但我觉得马肯森的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稍微提前了一些,这个步骤如果放到几十年后,将会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是在现在,的确有使国内地方主义抬头的危险,所以我最终拍板定下了一个折中方案,由帝国通过物资支持的方式,支持蒙古人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实际控制者,以常设的蒙古事务大臣实际控制蒙古的经济和军事线,朝廷控制外交事务,而蒙古两亲王则给予开府权力,领衔处理一些普通事务。在事实上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实际控制,并为将来的变化做好奠基准备。

    这一方案的实行,就由首任蒙古事务大臣,新晋东阁大学士荣庆负责,但他又不实领兵权,西伯利亚周边的军事指挥权,一半由满洲总督锡良负责,一半则由总参直接指挥旧蒙古境内的各部队。总参谋部和陆军部也相应的成立了北方司,专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

    处理好了这一头的事务,与美国的相应的交涉也在同步进行,与美国现在基本上还处在一个良性的互动进步期内,罗斯福总统的连任也让很多一直处理与美国事务的官员很高兴,所以在大白舰队与帝国皇家海军的本土和太平洋舰队互相了解了实力和保持了对对方的尊敬后。中国决定派遣即将新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戴鸿慈出席罗斯福总统的第三次就职典礼,而美国代表团也全体前往了上海参加了位于外滩2号,由美国建筑公司承建的上海中外俱乐部大楼的落成典礼。这部中国第一座使用电梯的高层建筑是中美友谊的象征,也是美国建筑业打开中国建筑市场的象征。

    当然,这之后,美国人正式向我发来了绝密电报,询问中德联姻是否表明中国将在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英德两大军政集团的全面战争中坚定的站在德国这一边?美国人很明确的表明了他们的担忧,他们在电报中坦诚的表示了中国将来的立场对于美国政府将来的立场的重要性。电文中,美国明白表示希望中国审慎的考虑自己的立场,并希望中美双方立即建立互信机制,确保对方将第一时间知晓彼此的战争立场。

    其实从中国的角度而言,这两个远离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光绪中华简介 >光绪中华目录 > 第二八五章婚礼前后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