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返回
益,从官府到盐商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哪怕是明知道晒盐得盐更多,但若考虑到失去对灶户的控制,还有诸多麻烦事,推行不开便是很正常的事了。

    徐光启在天津的农学试验所,明明已经研究出了番薯的高产办法,并且试图推广玉米,但这样的好事也是缺乏人支持,到顺治和康熙年间,北方的百姓才大规模种植番薯和玉米,这两种耐旱作物在田边地角就能种植,百姓获得口粮的渠道增加,导致了康熙到乾隆年间的人口大爆发,也就是吹嘘出来的康乾盛世。

    闵元启知道徐光启,但晒盐法并不是来自徐光启的灵感。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晒盐法得盐方便,在后世这一片区域,包括福建和广州的沿海就有很多类似的晒盐场。

    就是加了一些抽水机来制卤水,其余的流程和古人相差不多,甚至在很多沿海地方的盐场连抽水机都不用,因为要宣传是古法制盐,那个时代科技高度发达,人们享受高科技的同时又坚信古人的东西比现代制成品好,这种奇特的思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古法制盐,古法制糖,还有古法制肥都红极一时,大行其道。

    这帮人真的扔到明清之时,感受一下平均四十岁不到的古法生活,怕就再也不会那般矫情了。

    】<首发、域名、请记住

    闵元启在后世就是在盐场出生,古法晒盐的流程工序相当简单,一看就能明白,当时的他只是觉得好玩,却没有想到有一天这种盐场会成到有一天这种盐场会成为自己改变命运的利器。

    “我听元启哥的。

    ”闵元金极亲热的道:“咱们闵家这一代子弟才二十来人,还分散在诸多百户之下,咱们百户里就我和六哥给元启哥当小旗,不跟着元启哥,跟着谁能振兴闵家门楣?”

    闵家在大河卫是干过指挥使的将门世家,只是这二十年来没有能做到指挥佥事一级,最高也就是到千户一级,声威已经严重下跌,身为家族子弟,闵元金的话隐隐也触动了闵元启的内心。

    “爹临终时,”闵元启打开了记忆的阀门,沉声道:“拉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

    但我知道他的意思,再振我闵家当年声威!”

    “元启哥你从小就咱们力气大,剑法刀法,还有棍棒刀枪弓箭,无不精通。

    三叔经常感慨,就是现在备不起上等好马,不然你的骑术也必定十分高明……”

    闵乾礼临终时确实有颇多遗憾,未能留下殷实家业,也未能帮闵元启夯实根基,四十出头的年龄原本还能再干十来年,说不准能加个指挥佥事,这样闵元启的起步就会高很多,将来的成就可能也更大。

    卫所世职不值钱,闵乾礼一直希望闵元启能以卫所武官转任营兵武职,但哪怕到操江三大营里任个哨官,没有副千户怕也不得成功。

    闵乾礼还在设法布局的时候不慎染了伤寒,这在当时是没救的重症,没过多久便病逝了。

    不过闵元启也不遗憾,崇祯十六年后局面变幻极快,记忆虽然模糊也是知道南明弘光小朝廷迅速灭亡了,南京的京营兵也解散或是投降,当了辫子兵。

    自己穿越回来是给清廷一统华夏当小喽罗,当然不至于那么下贱。

    能反抗便反抗,不能反抗也要积累财富,设法离开,最少是努力过。

    “咱们好生做。

    ”星空之下,闵元启缓缓道:“未必就会叫先辈们失望。

    ”

    “嗯,一切听元启哥的。

    ”

    ……

    从云梯关往淮安,来回一共是四天半时间,这速度也算是极快了。

    从闵元启这个试百户,再到下头五个小旗官全部跟随,旗下的旗军们却并没有多少混乱。

    旗下诸事还是井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明简介 >谋明目录 > 第十七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