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人已决定借机强占胶州湾,并囊括山东为势力范围,请罪有啥用场呢?

    德皇于十一月九日始得曹州教案之电讯,经三数日外交试探之隆,德国远东舰队乃奉命于十一月十四日轰击中国炮台,陆战队随之登陆,占领了胶州湾,并拘禁奉命不抵抗之中国驻军总兵章高元,再向邻近即墨等属县进袭,一时难民如潮,血流遍地,时局就不可收拾了。

    于此同时,德国公使向北京总署,亦提出六项要求:

    1、李秉街革职永不叙用(李氏尚未到任的四川总督也就被革了)。

    2、赔三座教堂建筑费各六万六千两,教堂失物费三千两。(适笔款子在那时是大得惊人的。)

    3、巨野等七鲧建教士住屋,建费两万四千两。

    4、中国道歉,并保证永不再犯。

    5、中德合资建全省铁路,开发矿藏。

    6、赔偿德军侵胶澳军费约数百万两。

    (引自摩尔斯著《大清帝围国际关系史》卷三,页一〇七。)

    此六条墨汁未干时,德使又补提若干条,在落实上述路矿要求之外,更提出租借青岛及胶州湾九十九年之详细条款。

    这时清廷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之下,焦头烂额,在君臣对泣一番之后,也就全部承认了。经四月之磋商,这项《胶州湾租借条约》就在翌年三月六日(阴历二月十四日),正式签字了。今日我们仍然很欣赏的“青岛啤酒”,也就是那时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始酿造的。

    1.11 “不可戳而战”与“可战而不战”

    那时的所谓“教案”是什么回事,而列强利用教案为借口,以侵蚀中国领土主权,又是什么回事?笔者已不厌其详,缕述如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扳摇不动的事实。我不相信任何中外史家可以否认的。若说“教案”完全起于中国老百姓的排外行为,这分明与事实不符。若说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存在,那就更是强词夺理的胡说。上述胶澳租借史,你说不是欧洲帝国主义的侵华行为的标准记录?

    当然,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欧美帝国主义为什么不侵日本呢?胡适老师说得好,帝国主义为何不侵“五鬼不入”之国呢?帝国主义之侵我,也是我们自己窝囊的结果嘛。哪能专怪人家呢?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窝囊呢,如今民运人士怪共产党;共产党怪国民党;国民党怪洪宪皇帝和慈禧老太后;老太后又转怪洋人。

    其实什么都不是。我国近百余年的动乱,是一种历史上社会“转型”的现象。文化不论中西,都是要从落后的“中古型态”,转入“现代型态”。西洋文明从“文艺复兴”(一三〇〇)开始,已“转”了六百年。我们从“鸦片战争”(一八三九~一八四二》开始,至今才一百五十年,按理我们还应该有一段苦日子好过呢!分阶段“转型”是慢慢来的,急不得也。笔者于“转型”之说,谬论已多,这儿就下再噜苏了。

    总之在戊戌和庚子那个阶段,自曾左李张(之洞)而下的汉族士大夫和器重他们的皇帝爷——义和团同志们尊之为“一龙二虎”者,他们吃一堑、长一智,知道洋大人是碰下得的。他们知道“外事棘手”、“教案难办”,不可轻率从事。

    记得“九一八”时代,笔者当小学生时,曾读过陈布雷先生的大著八国民政府告学生书》,曰:“……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亦政府之罪也……”其实这也是九一八前三十年中国士大夫的心境。可是这种士大夫情怀就不是当时工农兵——李逵、武松、花和尚和济公法师一流人的想法了。

    在这批英雄好汉、江湖豪杰眼光里,他们所见到的只是洋人的横蛮,教民的仗势和政府的畏葱。尤其是德军占领胶澳,向内陆进袭之时,官军狗走鸡飞,总兵(今师长)被俘,在如潮的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清七十年(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简介 >晚清七十年(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目录 > 第1章 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