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宋朝也是有潜规则的
只怕不够——何况到时州县出现蝗灾,我若不能做些什么,那也实在太不应该了。”

    他的目光盯着那几个粮商。

    渭州几个粮商手中的粮,到时定为折可适口袋里的救济粮食。

    但泾州陈家粮行的粮,如今却不知谁在觊觎。

    陈家毕竟是与西贼勾结的,旁人容得西军须饶不了它。

    李寇又想到近几日身边人的举措了。

    他见吴大匆匆越过人群直奔城外,晚间倒也能见他归来。

    那是在侦探西军的动静呢。

    折氏父子最近也忙着自家的事。

    便是姚平康这几日也未见踪影。

    这些且都不提了,流民连日来待他越发亲近。

    他推着手推车去的时候,已有妇人孩子跑来帮忙。

    那么马姑娘现在又在做什么?

    李寇只看她忙忙碌碌又要准备琉璃盏大会又要忙着积攒粮食,便也由得她。

    “今夜要与她商议一下,琉璃盏大会只在这几日,到时钱财入手可否从陈家粮行分一杯羹?如今粮食多些将来人口便多,成大事者须以人口为第一。”李寇这么想着。

    他被潘原县一押司叫到,正想到蝗灾来临如何收揽人心。

    李寇见那押司笑容可亲向他拱手,也停车冲他回礼。

    押司在经略府门口得李寇回礼,脸上笑容越发亲近。

    他快步跑下台阶来到李寇面前,看李寇坦然自若推着车踽踽独行心下佩服至极了。

    “李大郎真是君子。”押司道。

    李寇道:“姜押司有公干来此么?”

    姜押司叹道:“还不是为了夏秋蝗灾一事。”

    李寇问道:“慕容知县如何应对?”

    “依大郎所言先养土鸡,又让民众自成行伍,整日在田间挖蝗卵深巢,然蝗灾一来必定铺天盖地,国朝三五年里必定有一场蝗灾,此番到了关西只怕也要别处赈灾才是的。”姜押司摆手不提这个,他只要问李寇立寨时选在哪里。

    李寇奇道:“北原似乎并不在潘原境内?”

    “毕竟近了些嘛。”姜押司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寇笑道:“姜押司有话只管说。”

    那厮才讪讪问道:“不知大郎立寨还需人手么?”

    李寇心下大喜,面上一团为难。

    姜押司急忙道:“也是为了应对蝗灾……”

    “多少?”李寇先问潘原有多少要安排的流民。

    姜押司急忙道:“连同本地的也只有三百余人。”

    李寇思忖片刻才道:“看来此事乃姜押司主管。”

    姜押司点头道:“正是洒家主管这泼流民与闲汉。”

    他看着李寇很是热切。

    那些人在他手中是累赘。

    李寇道:“这怕是有难度……”

    “有安抚钱粮,”姜押司低声道,“但凡大郎能帮洒家一把,这钱粮……”

    这厮真敢以公粮充任安抚麦子。

    李寇正色道:“此为取死之道,押司若如此办理必定有粮商愿意相助,我若也收了安抚钱粮外的物资,又与那般人有何两样?”

    姜押司大喜:“大郎果真能帮?”

    李寇道:“紧日子只怕要更紧了。”

    姜押司眨眨眼又低声道:“大郎仗义,洒家也不是小气之人……”

    他竟说出一番让李寇惊喜的话。

    姜押司给李寇出了一个主意。

    他建议李寇以一千两百个流民为由,再请经略安抚使府批准立寨弓箭手五十人。

    如此,依朝廷律法便能减免三年的地税了。

    此外,倘若李寇有存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斫宋简介 >斫宋目录 > 第九十六章 宋朝也是有潜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