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书
定的问题。
结果,首先入选成为我的quot;座右书quot;的,却不是这些想读未读的书,
也不是刚买回来的新书,而是一些买了多年,甚至读过已久的一批书。
这是属于一个专题的:比亚斯莱。
我明白自己这选择的动机,不只是喜欢比亚斯莱的作品,而是有一
个愿望:一直想给这位世纪末的薄命画家写一篇评传,再挑选几十幅他
的杰作,印成很象样的一本画册。我觉得这工作不仅值得做,而且可以
做这件工作的人也不太多。因此,我就一向将这件工作看作是自己的心
愿,也是自己的责任。可是因循又因循,许多不必做的事情都做了,惟
独这一件蓄之已久的愿望,一直还不曾有机会去兑现。
我将三本比亚斯莱的传记,两本他的代表作品集,放在书架上最当
眼的处所。这动机我自己也是明白的:它们所代表的不只是我的座右书,
同时也是我的quot;座右铭quot;:用来鞭策我自己,对于有一些搁置已久的工
作,也该认真地去进行了。
我又随手将都德的《磨坊文札》,果庚的《诺亚诺亚》,也放到了
架上。因为它们都是我的伴侣。
我检视了一下已经放到架上的书,渐渐的明白了一个事实:我想放
在手边的书,全不是那些我不知道、不曾读过的书,而是一些我已经知
道、已经读过的书。不是吗?谁都希望能经常同自己在一起的、能在自
己身边的,乃是那些最知己的朋友。
于是,尽管我的桌上和地上仍堆满了书,可是,可以作为我的quot;座
右书quot;的书,仍是很有限,因此,这一只小小的书架竟仍有不少空位,
而我也仍任它空着,并不想勉强的去加以填满。
朱氏的《金陵古迹图考》
今人谈南京六朝沿革和古迹名胜的专书,不能不首推朱硃的两种著
作:一是《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是《金陵古迹图考》。两书都是在
一九三六年左右出版的,一图一文,图片有三百多幅,文字有二十余万
字,相辅而行,互相印证。对于南京残存的古迹名胜,作了实地的调查
报告,非常详尽,而且翔实可靠,纠正了前人沿用旧说的许多错误。朱
氏并不是金陵人氏,他侨居是地,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这样的著作,实
在难能可贵。
前几年听说朱氏仍在继续他的南京一带文物史地调查研究工作。现
在的工作条件自然比二三十年前更好了,希望他能有新著作问世,以慰
我这个羁旅天涯的游子。
在有关家乡的史乘方志一类旧籍不容易到手的海外,能有机会读一
遍《金陵古迹图考》,再参阅一下那几百幅摄影,实在如前人所说:quot;过
屠门面大嚼quot;,聊当一快。不仅能弥补了读不到那些旧籍之恨,同时也
足慰游子的乡怀。
《金陵古迹名胜影集》,据朱氏自己说,是他前后经历三年的时间,
摄影千余幅,再从其中选取了这三百多幅来印成的。他自己在《金陵古
迹图考》的quot;凡例quot;上说:
quot;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三年间,旅居金陵,鸠集同
好三人,对于金凌史迹,加以实际调查,从事摄影测量。计调查范
围,东至丹阳,西至当涂,南至湖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