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失去的革命
次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30年10月10日,他发布了一个纲领,其中包括“根除共产主义”。重建财政、实施廉洁而有效的行政、发展经济及区域自治等五项任务。那些沮丧的北方反对派领导人,如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等正式接受了这一纲领,并自动宣布下野。

    9月中旬,蒋介石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他在会上用讽刺的语调,不指名地攻击国民党内某些人腐败、堕落、滥用职权、贪赃在法,并说所有这些,使得一些新鲜血液流入了共产党的阵营。

    他还承认他本人也犯了错误(未具体说明),承认自己的一些观点对国家造成了损害。最后他说,现在召开国民大会修改《组织法》,制订一部永久宪法的时机已到。

    如果蒋介石认为他现在已经取得了无可争议的地位,那他就错了。

    他自己很快也认识到一点。国民党右派领导人胡汉民对蒋介石刚刚发表的长篇大论感到很是恼火。蒋介石想——或者是他说他想——扩大政府的群众基础,但这却是胡汉民不喜欢的。胡汉民认为国民党应该保持对政府的绝对控制,在党内谴责滥用职权(正如蒋介石所做的那样)就已经走得够远的了。

    1931年2月下旬,蒋胡两人在制宪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胡汉民威胁说要辞去立法院院长的职务。他辞职的请求在当时遭到拒绝,但几天后,中央执行委员会接受了他的辞职。

    接着,蒋介石立即就将胡汉民软禁起来。

    尽管胡汉民忧虑担心,但1931年5月5日在南京中央大学召开的“国民大会”并没有扩大多少群众基础。参加大会的447名代表全都是国民党党员,或是由国民党指定的党外人士。代表中大约有50人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政府顾问、部长以及身居这种或那种要职的人,其中包括西藏的世俗领袖班禅喇嘛。

    少帅张学良也是代表之一,蒋介石又向代表们发表了一篇夸夸其谈的演说,最后,代表们宣布接受孙中山的纲领。大会正式宣布中国进入“训政”时期。5月12日,大会通过了“临时宪法”。6月1日,“临时宪法”向全国公布。

    尽管这时蒋介石的专权比原先显得更合法一些,但马上又有人出来向蒋介石的权威提出挑战。

    各种反叛在广州及平汉轴心爆发。汪精卫在广州再次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政府。令蒋介石惊愕的是,孙科与陈友仁也参加了这个政府。

    7月31日,南昌有三个人埋伏在路边向蒋介石的汽车射击,但他们没能击中目标。这三个刺客被捕后供认说,他们是广东政府派来的。

    正当中国明显处于分裂之中的时候,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向东北发起了进攻。

    中国共产党此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分歧。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涌现出两个杰出的人物:毛泽东和李立三(周恩来这时已经表现出他的机智和灵活性,正是这种机智和灵活性的结合,使他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他与毛泽东和李立三不是同一个类型的领袖人物)。

    当时,毛泽东尚未在全党确立起领导地位,他在俄国人那里也得不到承认,而李立三则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总书记。这次大会是在莫斯科举行的。李立三与毛泽东一样也是湖南人,比毛泽东小7岁。他们两人曾在同一所师范学校上学,但双方的关系却不太融洽。李立三曾在法国参加过勤工俭学,并于1919年进入里昂大学。后来,他在被里昂大学开除后去了莫斯科。他的这种经历使他在党内斗争中比毛泽东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因为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由共产国际领导。

    中共“六大”闭幕以后,党内争论的焦点是:中国革命究竟应该依靠城市工人(正如马列理论和苏联领导人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蒋介石传简介 >蒋介石传目录 > 第十一章 失去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