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四 盖仲景
“放心,这次我隐瞒身份过去,不会让别人知道。”
于是盖仲景北上去了南阳,正好赛华佗也需要趁此机会收拾一下家产,他可不像盖仲景那个穷鬼一样孑然一身,他要整理得东西太多,光田产宅院就有无数。
仲景先生就是后世有名的医圣张仲景,本名张机,仲景是他的表字。他是南阳郡涅阳县人,而涅阳县在新野以北,属于张绣的地盘。
当初盖仲景刚来到这个世界后不久,在见识了很多庸医的水平后,自觉自己医术盖世,这个时代无人能比,于是狂妄地起了一个“盖仲景”的名号作为对自己的称呼。
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在医界的名声很快就盖过了张机……不过那是因为张机此时还不出名的缘故。
然而盖仲景终究没能像赛华佗一样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反而越混越穷。固然他在医界的名声与日俱增,但他却因为不擅长钻营,不懂得如何笼络高官富商们的关系,亦不会利用手中的名声来给自己牟利,更因为他一看到穷苦人就心软,总是无偿给他们治病,倒贴了无数钱粮。最后导致他沦落到快吃不上饭的地步了。
就在他最为穷困之时,他在南阳遇到了真正的仲景——张机。张机并没有因为他起了一个“盖仲景”的外号而生气,反而对他经常无偿治疗穷苦病人的善举感到钦佩。于是张机借着与盖仲景“交流医术”为名,把盖仲景接到了自己家,在衣食上予以援助。
这可把盖仲景感动得不行。
而在更深入一步的接触之后,盖仲景更是对张机感到深深地敬佩。张机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在朝中做官,他自己也早早就被举了孝廉。然而张机却并不愿意做官,父亲几次劝谏他都不听,一心扑在医学上,立志要做当代的扁鹊。
故而张机早在十岁的时候(大约在汉桓帝延熹年间),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也是当时一位很有名的医家,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很受百姓尊重。经过多年苦学,张机把这位名医的本领全部学到了手,甚至“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同郡何颙对他颇为了解,曾说过:“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张机十分谦虚好学,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有一次他听说襄阳城里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对治疗扼背疮很有经验。他立即带着行李,长途跋涉几百里,去拜“王神仙”为师。对“王神仙”在药性、医道各方面的独到之处都用心学习研究,获益很大。
盖仲景自住进张机家后,经常与张机探讨医术,张机惊异于盖仲景的医术,觉得他的医术虽然古怪,但却十分有效。张机虽然没法理解盖仲景说得很多医学原理,但是却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方,收录进了自己正在整理中的医书里。
而盖仲景也从张机那里获益良多,虽然他早就读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那都是由《伤寒杂病论》的残篇整理而成,真正的《伤寒杂病论》早已在后世失传了。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都是张机的著作,可惜也都散失不存。
不过这些医书张机现在尚未写出来,所以盖仲景也只能从张机那里学到部分内容。
到后来盖仲景遇到了赛华佗,才搬离了这里,去了荆州南方。
现在盖仲景要离开荆州了,不跟别人道别可以,但若不跟张机告别,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盖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