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赵正断后
于是他在命人将此消息汇报后方后,便决定对这支断后部队起袭扰性攻击。如果不能击溃这支断后部队,是无法“黏住”孙坚的。

    五百名荆州骑兵分出五十人侦查四周,剩下人分成了三波,每波次一百五十名骑兵,轮流冲向了青州军。他们在冲到距离青州军约几十步的地方开始减,同时向敌人抛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这是典型的骑射战术。

    很多人都以为骑射战术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专利,甚至在大部分军盲作者写的小说中,主角的骑兵部队一玩骑射,其他中原骑兵就高呼“不可战胜!”“原来还可以这样!”,然后被骑射吊打。

    然而他们殊不知,全人类的骑兵在最初时候,都是以骑射为主。反而骑马用近战武器起冲击才是后来才渐渐掌握的技能。

    原因在于,人在骑马奔跑的时候,身体是十分颠簸的,在无马镫马鞍时代,骑手在马背上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保持平衡、不被马颠下来上。在这种情况下,拉弓射箭虽然准头不佳,但至少不影响你在马背上的平衡性。

    但是在马匹冲锋的过程中挥动近战武器砍人就不一样了。近战武器在与马下的敌人接触时,会产生剧烈的碰撞,如果你不能及时收回武器,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巨大的反作用力把你拉下马来。更逞论很多骑砍战术都需要骑手把身体放低到马身一侧来执行了。

    中国进入汉朝以来,骑兵开始逐渐在军队中普及开来,并取代了战车。而相应的,无论是北方骑兵还是南方骑兵(其实荆州的大部分区域也属于北方),亦都是以骑射为主,骑砍为辅。

    现在回到战场上。只见这些箭矢如雨点般落到了青州军身上,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却并没有伤到任何一名青州军士兵。青州军的阵型亦是没有生丝毫动摇。

    荆州将领感到有些惊讶,箭矢没伤到对方的原因很明显,箭矢总数量并不多,而对方的铠甲质量又好,对方运气好的话,一个人都没受伤很正常。但是受到箭雨袭击后,阵型没有动摇却是十分难得的。

    要知道箭矢打击这种攻击方式,其实际杀伤效果是远远不如士气打击效果的。在通常作战中,几轮箭雨射过去后,即使对方毫无防护,也伤不了太多人,但是却足以令对方士气生动摇。

    比如之前界桥之战,白马义从被麹义的弩手射击时,虽然号称瞬间减员不少,但实际上只有数百人被瞬间射死而已。之所以溃败,并非是因为被射死了多少人,而纯粹是士气被射崩了,这才导致了之后的崩溃。

    同理,汉初时李陵率领五千步卒,被匈奴数万大军包围。那时候李陵依靠弓弩,射退了匈奴人无数次冲击,五十万支箭都射出去了,却没有消灭对方,可见弓弩的实际杀伤效果是不高的。

    荆州将领见一次射击没有建功,并没有放弃,而是紧接着动了下一轮进攻。他也打着龙凑之战麹义的主意,想着既然你们不派远程力量反击,那我就一直射下去,时间长了,你们还能永远扛下去不成?

    只是这次青州军的指挥官不是赵二,而是赵正。赵二让士兵们继续忍下去,是为了检验士兵们的耐受箭雨能力,而赵正则没这个心思,他只想顺利地完成任务。

    虽然青州军在敌人眼里似乎没什么变化,依旧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挨射。实际上在最前几排士兵的后方,却生了很大的调动。

    一千名辅兵被武装起来,分了武器。赵正带来的青州军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战兵是,辅兵亦是。这些辅兵与远在青州的寻常辅兵不同,他们已经接受过了战兵训练,只差一步就可以正式转职为战兵。赵正想着既然辅兵们有接近战兵的力量,不利用起来太浪费了。

    于是这一千人每人得到了一副臂张弩,一壶弩矢。他们把弩矢上好了弦,而后插入了战兵们的缝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简介 >混在三国当军师目录 > 第三百五十五章 赵正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