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回 厉始革典淮夷反周
话原本本的禀报厉王,后果,你知道的,时间给你宽裕,一年之内换人。”邗侯算是客气的了,和朝廷作对,后果会怎样,可想而知,现在执政的王者,不是不喜欢战争的夷王。
邗侯放完话,走了。
偪国君象冬瓜一样傻傻的站在哪里想邗侯放下的话。
话说夷王病危,医治无效,驾崩,谥号夷王,夷,平定之意,平定内乱,夺回王位,平定东夷之战,平定戎狄之战,故称夷王。
王者驾崩,七日而殡,七月而葬,天下诸侯七月内前来王都槐里吊孝亡灵。天下诸侯都来吊孝,顺势表表忠诚,可是,淮夷州来国君,蓼国国君,英国国君,慎子国国君,偪国国君,五人缺席,没有前来吊孝夷王,厉王守孝期也不会乱来,只是心里盘算,这几个诸侯君为何不来吊孝夷王,难道真的要脱离王朝管制,还是藐视自己的为王能力。
厉王守孝期间,按照王朝礼制,不参加各类祭祀活动,不吃荤菜,吃斋饭。
厉王二年,淮夷觉得朝廷夷王驾崩,内部不稳,有机可乘,决定动攻周战役,动战争的动机,不得而知,有人流传数种说法,一是先王辟王三王子姬季乘机幕后操纵,动淮夷反周战争,武力夺取政权,目标东都洛邑。
二是淮夷诸国不愿意种植厉王下令的稼穑,也不愿意朝贡,厉王新政,还要将不贡者惩治以法,在偪国君的怂恿下,淮夷五国商议后,觉得于其待毙,不如反之,于是决定反周。
第三原因说法是,多年不贡,积攒粮食太多,国力强盛,联合六国之力,二十万大军,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说不定能够一统江山,成为天下共主,享受一下被朝贡拥戴的感觉。
角氏,角,二十八星宿东方苍龙七星之一,东方民族之一,后来姜太公姜尚的后人,担任朝廷山虞手下角官,角官负责山泽之地征收兽角,兽齿,兽骨等物品,充当税收。就是收山水珍品的官,淮河上游、中游、下游,桐柏山,涂山,八公山,淮河中下游周边湖泊等等地区的山上水里兽角兽齿等都是他负责,职位不大,每座小山十一人编制,每个湖泊人员配置也是十一人,可是湖泊、河川、小山、大山众多,合起来角人也就众多,后来又在蒙城姜太公故里吕望成立角氏小国(漆国边)属于东夷人种。角氏听说周边州来国,慎子国反周,于是积极参与,个中原因有二,兽角,兽角是弓箭必需品,也是朝廷军用物资,夷王年间,角氏长期不贡兽角,上报朝廷说,兽不盛,兽角无,朝廷对此早就不满,计划要整治山虞,除了整治林正林衡之外,角官也是整治对象。
角氏一听朝廷要依法整治角官,知道自己罪责难逃,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随淮夷诸侯一道反了。
这个角国是个小角国,大角国是海角国,淮河最下游,与海眉国、海陵国临边。和小角国没有任何关系。
淮夷五国反周,变成淮夷六国反周。
钟离国,就在州来国临边,钟离君觉得战火烧到家门口,还不如随他们一道反了,如果他们反周成功,以后还是要吞并钟离国,他们败了,朝廷镇压他们叛乱,周军也会殃及钟离,反正战火烧了起来,打与不打,都是一个结果,战场之地,百姓遭殃。钟离决定参加反周。
淮夷六国反周,最终变成淮夷七国集团反周。
淮夷徐国很是难为,参与反周还是不参与反周,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右边邻国偪国反周,左边邻国钟离反周,徐国的背后是泻湖(洪泽湖),战争一起,徐国没有退路,徐国君的小孙子徐雁说道:“先祖徐偃王,率方圆五百里诸侯反周,最终没有得逞,今淮夷七国集团,怎能与当年先祖徐偃王实力相比,反周必败,爷爷不要参与他们反周,时机不对,如果早十年,夷王刚登基之时反周,胜算可能性还是有的,现在时代变了,厉王登基,荆楚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