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22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七)
白了就是把弹翼做成和弹体蝗一样的晃片,然后直接像门合页一样转动紧扣在弹体上,当导弹发射出去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晃弹翼竖起,充当稳定翼。

    这种方式的弹翼折叠只适合非机动操作的直瞄导弹多数用在反坦克导弹上,这种弹翼折叠方式压根无法满足需要高机动变向的防空导弹。

    另一种算是对卷翼折叠的小改良,就是在弹体上开凹槽,然后把弹翼类似折叠刀一般折入凹槽,弹体点火出发射筒之后再尾焰或是弹簧的作用下,直板的弹翼从凹槽里弹出。

    这种方式的直板凹槽弹翼折叠,虽然使导弹的弹道稳定性强于卷翼,但在导弹飞行时依然是不可控的,依旧不能用于需要变向的高机动导弹。

    最后一种就是在直板凹槽弹翼折叠的基础上采用类似F14战机变后掠翼的控制方式,在导弹出了弹筒之后,由线性马达、减速齿轮、转速控制芯片、大气压强检测芯片等电子器件联合控制弹翼的弹出与转动,进而使导弹获得高变向的机动能力。

    这种芯片控制弹翼弹出的最难方式在于,当导弹点火升空,脱离了发射筒之后的瞬间,天知道当时会遇到什么战炒态,比如狂风,暴雨等等,因此,在导弹弹翼从潜藏到展开期间,光杆没有翼面稳定的整个导弹其实是蹿静不稳定状态,这会导弹状态有点类似高敏捷型的鸭翼三代半战斗机,因此除了整套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之外,能玩转数控电机也是不可或缺的前置技能。

    其实,有时候技术从民用转军用也是蛮方便的,比如远嘉死磕了三年的无叶电风扇控制系统,这玩意虽然看起来和武器装备不挨边,但那套数字电机极其转数控制芯片,改吧改吧其实就能当导弹的弹翼折叠控制系统。

    原理很简单,人类几乎所有的控制设备都是从圆周运动为原始起点的,只要做到精确控制电机几乎能打开所有高级自动化的大门。

    也正是有了这底气,梁远才敢连续启动垂直发射系统,凤凰防空系统,折叠弹翼C803反舰导弹这全新三大件研发。

    当然,若没某人插手,这个国内命名为鹰击83的反舰导弹其实还要几年后才能立项,结果梁远明目张胆的开口胡编扣了个外贸武器的帽子,狐高层以为远嘉担忧南海的大油田,索性给了一个C803的反舰导弹开发编号。

    然后,C803直接被梁远当做056级护卫舰的子系统,塞进了研发计划。

    南沙一战打完,共和国算是对空中力量有了极大的认知,因此加快了对可以携带防空导弹的053型护卫舰建造速度。

    此时,共和国两腿走路的舰队防空计划已经全部成功,无论是引进的海红旗7还是共和国自研的红旗61都已经成功服役。

    但是这两个型号防空导弹的最大缺点都是点对点单舰防空,和梁远打算搞得凤凰系统有很大的差距。

    护卫舰不管上大盾还是熊都简直败家,就算某人是穿来的也觉得不能这么嚯嚯钱,而凤凰防空体系源自AIM54导弹AWG9雷达,这套玩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搜6打6,在宙斯盾出现之前,既能充当舰队防空的利器,又能节虱费绝对是共和国护卫舰的最佳疡。

    梁远主导的这份研发计划被氪金石船舶设计所拿到手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共和国制造护卫舰的顶级水准就是053H2G型。

    053H2G算是共和国承前启后的骨干舰型,也是共和国首次脱离苏标向美标靠拢的第一次尝试。

    相对于某人搞出的056护卫舰,053至少要跨过两个层次的技术难关,从舰艇边边角角的细节隐身到舰艇整体隐身,从柴柴联合驱动到燃燃联合驱动,从点对点防空到型舰队区域防空。

    发射方式更是夸张的跨越了两步,从斜角箱式发射越过垂直发射直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简介 >工业之动力帝国目录 > 122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