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六 赫鲁晓夫……
准备。然而他们自己带来的汉学家、翻译费德林不愿陪他们去,他们的大使馆也无人陪他们。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考虑到他们不仅语言不通,而且不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我们的干部那时也还缺乏接待外宾的经验。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横冲直撞,有些不妥,出洋相事小,闹出乱子来,我们也不光彩。于是我和周总理汇报了这一情况,并自告奋勇陪他们去游览。

    赫氏一行30余人,另有各类服务人员。空中3架飞机陪送,地上专列随行。火车的服务人员两套,厨房两个,食品中西两套。专列由武竞天指挥。

    南行的路线是:从北京乘火车经天津、济南、上海到杭州;从杭州乘飞机到广州;从广州飞返北京,中途在武汉稍停了一下。

    到达上海时,他们中的多数人,特别是米高扬,力图接触上海居民,首先是想同上海工人交往,他们溜马路,吃馄饨,逛商店、公园,在大街上同青年们一起跳舞取乐。又乘船游黄埔江。赫鲁晓夫游兴正浓,忽听说江水深有30米以上,便立即要求返航登岸。

    去广州时,由于赫鲁晓夫的刚愎自用,不让中国人陪同,冒冒失失坐上自己的专机先行,我和米高扬等乘坐后边的飞机,比赫机晚起飞半小时。

    赫鲁晓夫的飞机在广州机场降落后,省委书记陶铸前去迎接,但因语言不通,彼此只好挤眉弄眼,指手划脚,或沉默相顾,无可奈何。待我们走下飞机,赫鲁晓夫喊着“快救救我们”,向我扑过来,于是才结束了他们无聊的30多分钟。

    在广州郊区参观橡胶园时,赫鲁晓夫特别注意地听讲解,仔细察看,询问了许多情况,包括客观存在的发展远景。这些橡胶树是华侨从南洋带回的树种,已长到拳头粗。当地干部还向他介绍了海南岛橡胶园的生产情况。

    赫氏看着、听着、问着,馋涎欲滴。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您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橡胶园吧?”

    赫鲁晓夫立即显得兴味索然了。

    从南方回来以后,我给毛主席写书面汇报。

    苏州主代表团回国之前,在苏联展览馆(即现在的北京展览馆)举行答谢宴会。宴会前,周总理先行拜会了赫鲁晓夫。一是告诉他毛主席出席这次宴会:二是为他们回国时沿途参砚的安徘征询意见。然后各自趋车前往宴会厅。

    刚一离开赫鲁晓夫,走出大门,周恩来便若有所思的告诉我:主席说要揭盖子。现在由于盖子捂着、压着,新生力量和新生事物发展不起来,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都不利。一切好的东西,只要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变成绊脚石、拦路虎,变成妨碍前进的东西,就要把它搬开,否则如何走向前去?!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揣摸着这盖子是什么?捂着的又是什么?仍摸不着头脑。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的车几乎是同时到达的,他们一同步入宴会厅,谈笑风生。福尔采娃、谢波洛夫、亚利山大洛夫迎上前来,向毛主席问好,并要求同他们合影,毛主席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告别宴会的次日,赫鲁晓夫率苏联代表团,途经旅大、沈阳、长春、哈尔滨参观后,经绥芬河回国。又是我送他们到边境的。

    从北京到大连,天色已晚,我安排客人们在宾馆下榻。唯有赫鲁晓夫要首先去看望驻施顺的苏军人员。当他们到达苏总部时,除一二名服务人员外,竟找不到任何人。苏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纪律涣散,可见一斑。赫鲁晓夫看见无人招待,立刻怒容满面地斥责服务人员。那也没有法子,乘兴而去,只好扫兴而归。半夜三更赶回大连又找我,少不了再把他安置住下来。

    次日,把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从海参藏叫到大连来朝见赫鲁晓夫。然后在库兹涅佐夫的陪同下,代表团检阅了海军,参观了海防线上的射击演习及炮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简介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目录 > 〇六 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