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64页
冬见他们谈的这种开朗乐观劲儿,有所感触了。他说:“从你们的谈话里,说明一条真理:工作苦不苦,环境好不好,主要决定于人的思想感情。比方说,一个好的同志,他对人生对革命是乐观的,那么困难痛苦,在他面前,就失掉原有的力量。自然界对于他一年四季都是长春的。反过来,那些心地卑微胸怀狭促的人,他们整天愁眉苦脸,月亮升落要感伤,花谢花开要发愁,乌鸦迎头叫一声,都认为不吉利。这是庸俗的没落阶级的感情,在我们革命同志的思想感情里,不应该有它的位置。……”

    梁队长对这番话很加称赞,注视着他的队员说:“杨政委说的很对,节令里有严寒苦热、春夏秋冬,咱们的思想里,不应有大暑大寒,应该永久是春天,永久是清明佳节。”

    经过几次往高处上爬,韩燕来感到与平原比起来,至少有十个奎星阁高了,看到眼前更加高耸的山峰,他想:真要登上对面的峰顶,一定能够用手摸着云彩。这时前面道路,陡然直下,引向一条宽敞的峡谷,峡谷的河川,一段是黄土细沙,一段是鹅卵石块,这样走了十五里,到了五虎岭。

    五虎岭虽说没有眺山气魄大,也是二百五十户的村庄,在山区说来也算繁荣重要的乡镇,驻了很多的县区机关和武装部队。梁队长领头进村时,看见很多人集在村庄高头,正在紧张地挖地道。十多个浇园的三角架,分布在高山坡上,下洞的人手握井绳,坐在柳罐里,坠到五丈以下的洞底掏土。每掏一筐碎石沙土,即摇动手铃,上面听到铃声,把轱辘拧转几十个圈才能系上来。山区挖地道,比平原又艰巨多少倍。从这村打通那村,需要消耗成年累月的时间,要支付巨大的劳动力。可是,英雄的边区,英雄的边区人民,为了生存,为了战胜日寇,不论支付多大的代价和牺牲,他们是从不皱眉的。

    五虎岭迎街有座大庙,庙前广场上,有不少人搭彩棚。他们发现梁队长和他们所带的马灯,欢呼着围上来。杨晓冬碰了郭燕来的肩膀一下,两人躲在背静地方,梁队长知道他们作内线工作的要回避人,便叫张小山给找了一间靠村边的房子,领他们先去休息。

    韩燕来紧张了两天一夜,又经过爬山,早累坏了,放下脑袋,就响起了鼾声。

    杨晓冬按着打游击的习惯,到宿营地照例不能入睡,他向房东借来茅柴,烧了半锅开水,自己洗罢手脚,本想躺下睡觉,担心燕来不洗脚明天不能行军,便用力把他推醒。韩燕来迷迷怔怔地坐起来,杨晓冬问他睡的可香甜,他点了点头。又问他可曾打泡,他摇了摇脑袋,杨晓冬叫他检查检查看,他低头一看,两只鞋子成了眼镜,每只一个大窟窿,拔掉袜子,脚掌上露出鼓蓬蓬的大白泡。

    杨晓冬嘱咐他说:“今后走山路不要蹦蹦跳跳的啦。”韩燕来说:“要是登三轮,让它装满了载,我一口气走……嘿!这个道。……”他感到文不对题,没有说下去,一瘸一拐地到门外去找毛房。杨晓冬看到他呲牙裂嘴的,很心疼他。他虽然比他只大六七岁,但对他们兄妹,多会儿也有长辈疼爱子女的心情,而且这种心情随着共同生活,越来越加浓厚。燕来从厕所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给他舀了一盆热水,从炕席上折一根席楣,叫他洗完脚把泡挑开,然后又跟房东借了针线,撕掉一条衣襟布,折成补衬,垫上硬纸,动手给他补鞋底。粗针大线很快补好两只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野火春风斗古城简介 >野火春风斗古城目录 > 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