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五十六
第十章
一
一连几天,市面上很安定,西下洼一带,也都平静无事,杨晓冬估计,这种密云不雨的政治气候,也许象征着大的风暴要到来。想起肖部长要他抓紧机会进山一趟,觉得这正是时机。他先向苗家扬言要回北京一趟,韩燕来也说要跟他作伴跑点买卖;然后他们又到联保所里打了招呼。在一切都准备妥当的时候,银环传来高家叔侄的紧急消息,说高参议打开了伪上层关系的大门,要请杨晓冬代表八路军跟伪省长进行谈判去。
对内线工作来说,这当然是很重大的消息,杨晓冬先征求韩燕来的意见,韩燕来表示坚决反对。他说:“把危险两个字先抛到一边,凭他这号人跪到咱们脚底下求情,也不能理睬他。”征求银环的意见时,她认为,事情是可以做,就怕不安全。杨晓冬说,安全方面问题不大,共产党这样雄厚的势力,他敢把党的代表欺骗进城加以陷害?就是没有高参议的关系,凭吴赞东一贯的为人作事,他也不敢作这样老鼠啃猫鼻子的事。只是感到对他的工作没有政治基础,究竟能起个什么效果呢?杨晓冬再次经过考虑,便让银环转达高参议,说他因事不能参加,请高参议自行处理,但须注意,不论会谈有无效果,一要我们不泄密,二要对方保证安全。银环转达这个意见后,高参议当即叫银环捎来一封短信,其中有一段说:
……我要求你信赖我。如果认为姓高的这个老头子可以教育的话,请到接头地点跟我见个面,这对于我,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
从这短信中,杨晓冬看出高参议产生了误解。对于这位教育界有名望的人,又是肖部长当年的老师,怎能不信任呢。
决定推迟出发日期,处理这件临时急务。
第二天杨晓冬到了新市场,在一家设有清唱的茶园里,他见到高自萍。今天,高自萍的心情与往日大不相同,他表现着喜事临头的神态,精神奕奕地招呼杨晓冬入坐,双手捧着一杯热茶,边递客人边说:“昨天家叔给你写信后,亲自到警备司令部去了一趟,咱们提出的事,那边一满答应啦!”杨晓冬看了看周围观众急忙拿话岔开。高自萍不管这些,开口一个司令部,闭口一个省公署,看来他是故意叫旁人听的。杨晓冬看着不妙,问他叔父几时来,对方说至少还有一个钟头,杨晓冬水也没喝,就主张改变接头地点,直接到高宅去。
十分钟后,他们走到万家楼,从侧门穿后院进入高自萍的卧室。
杨晓冬刚才的意见未消,含着批评的语气说:“高自萍同志,在那种公开的场合,为什么大谈司令部、省公署呢?”
高自萍回答说:“一个人一副眼光,我认为在这种乱七八糟的社会里,打出警备司令部那块招牌来,大有免疫性,等于打预防针。”
“你不吆喝着打针,叫旁人不认识你,不注意你,岂不更好?”
“这些生活上的细节,对与不对回头还可以研究,现在让我跟你谈谈主要问题吧!”
杨晓冬忍耐地点了点头。
高自萍得意地说:“家叔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全省最高的军政头面人物,被咱们打通脑筋啦!”从他说话的语气里,仿佛这项工作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收工完成了。
杨晓冬从靠墙的茶几上,取下暖水瓶倒了一杯热水,呷了一口,内心平静些了,他说:“打通敌伪上层人员的关系,能给我们谈论谈论,这是成绩,也是件好事。但要知道给他们谈是一回事,谈的结果又是一回事。进行一个伪省长的工作,是复杂万状的事,不象我喝这碗开水这样简单。你去请高参议来,咱们再研究研究。”
高自萍听了这些话,心里不大高兴,走了几步,又转回身来解释说:“我虽然幼稚,也没想接一次头就解决一切。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