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一三零
第三二章八路进城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县大队高唱着胜利的凯歌,在全县人民的支援下,在青纱帐期间一连打了许多胜仗。敌人控制根据地的阴谋破产了,深感到兵力分散的苦头;在我军严重打击下,又象王八似的,把刚刚伸出来被剁得残缺不全的爪子缩了回去,把兵力仍集中在肖家镇、吉祥镇……这些交通线上的主要据点。
秋收时节到了。敌人各据点都准备了汽车、马车、麻袋、苇席,四出抢掠。鬼子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不发给伪军给养,迫使其出来抢掠,对根据地的庄稼,有时抢掠不及,便趁禾苗干熟之时放火焚烧。凡放火之处,一片焦土,哭声震天。
全县军民立即展开保卫秋收的斗争,男女老少一齐动员起来,采取“零割零打”、“分晒分藏”的方法,让鬼子烧也连不起来,抢也不能全抢走。县大队两百多人和各个区队全部投入战斗,可是仍觉得不够使用;各据点的汉奸要出动就一起出动,这使马英很伤脑筋。
忽然郑敬之来了一信,马英看罢,自言自语地拍案叫好。原来信中说:伪军付官王洪建有意反正,他们准备在城内组织一次战斗,扰乱敌人,以配合保卫秋收的斗争,请求马英的指示,……他不禁想起杜平模范地执行党的敌伪政策,要不是他坚持把王洪建放回去,也不会有今天。就在这时,小陈家店的王大成来了,说:“吉祥镇维持会长吉官起报告敌人陈宝义通八路,鬼子当天就把陈宝义抓到城里去了。”马英听罢,决定立刻到东关去一趟,亲自和郑敬之联系一下,一来研究组织城内战斗问题,二来让他们把陈宝义抢救出来。当夜,马英便带着小董来到侯老奎的馍馍房,侯老奎一见,着急地说:“怎么,你自己也来了?”
“我就来不得么?”马英笑着说。
“太险!”
“怎么,敌人注意你了?”
“没有。”
“那怕什么?”马英爽朗地笑道,“离敌人越近越保险,你忘记我在城里那些时了?”
“快别说了,”侯老奎用手指了指屋顶,“都因为你撞了马蜂窝,弄得大家提心吊胆的,老郑前天来的时候还提起这事呢,他说你吃了豹子胆啦。”
马英笑了笑说:“他说我吃了豹子胆,我看他倒是吃了狐狸心了,把鬼子捉弄的昏三倒四。”
二人说笑着,来到后院的磨房,侯老奎双手扶着那面柜说:“邦邦忙。”
马英和小董一齐端住面柜用劲抬起一看,下边是一个洞,小董不由高兴地说:“这个旅馆不错。”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侯老奎补充道。
马英和小董跳下去,侯老奎又把面柜移上。因为这洞矮了一点,马英直不起腰来,忙划了根洋火一照,原来是个六尺宽一丈长的地下室,里边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架油印机,张着咀,蜡纸还没有取下来,地下散着一些传单,看样子是刚刚有人在这里工作过。他伸手拣起两张纸片一看,一张是县大队战斗捷报,一张是“告汉奸家属书”,他把它好生叠起来夹在小本子里,想起这些地下同志工作的情景,不禁赞叹道:“不容易啊!”
黎明,马英听到上边有两个人说话:
“我们好几年没有见面了!”
“马上就叫你看见。来,邦邦忙。”
上边一亮,面柜移开了。噗嗵一声,郑敬之跳下来,二人没有说话,互相对视了一番,似乎都有些惊奇。郑敬之还是那样白胖,只是额上添了几道皱纹;马英呢,好象变得比以前高大和结实了。一阵沉默之后,两个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一起。
“信收到了吗?”
“我就是为那封信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