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白马会盟滇桂军东下讨陈贼 勾心斗角沈鸿英暗设“鸿门宴”
统,粤军入桂,陆荣廷统治岌岌可危,他又摇身一变,脱离陆荣廷,变成了独树一帜的救桂军总司令,后来又变成北京政府的“胁威将军”第十七师师长,再后来又变成孙中山手下的总司令。二十多年来,他虽然没有再公开登台演唱过家乡的调子,但是,在政治舞台上,他却不断地扮演着一个又一个的角色,这些角色,虽然因时而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反复无常。白马会盟之后,他扯起讨陈旗帜,率军东下,一路抢占地盘,先后占了梧州、肇庆。由于粤军官兵响应讨陈,陈炯明部署在西江一线阻击西路讨贼军的粤军第一师和第三师的部队,不战而溃,陈炯明下野,沈鸿英与杨希闵便速迅占领了广州。滇军占广州西堤,西关和市中心,沈部占白云山、观音山及四会、佛山。刘震寰没料到陈炯明没打几枪便跑了,他的“火中取栗”计划没有实现,他后到一步,只能占广州东堤一角和东莞、宝安等县。沈鸿英虽然不能全部控制广州,但他比起杨希闵和刘震寰来,占的地盘多,扩充的军队多,东下时,他的部队不过五、六千人,可是进入广州后,他已编成五个军了。
“下一步,该唱什么戏呢?”沈鸿英哼过一阵家乡小调之后,摸着下巴,慢悠悠地自言自语道。
“唱一出怎么样?老总。”
沈鸿英抬头看时,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参谋长邓瑞征。这邓瑞征乃广西榴江人氏,从前教过私塾村馆,长得精瘦,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沈鸿英聘为参谋长。邓瑞征之侄邓佑文,保定军校毕业,现为沈军师长,邓瑞征足智多谋,邓佑文晓勇善战,“两邓”一文一武,是沈军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老总,你快看看这个吧!”邓瑞征随手递给沈鸿英几份当日广州出版的报纸。
“我不看!”沈鸿英不屑一顾地说道。他虽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但他除了看看旧戏唱本之外,是什么书报都不看的。
“老总不看戏文,何能唱戏?”
邓瑞征不愧是沈鸿英的参谋长,对沈的脾性真是了如掌指。沈鸿英见说,忙从邓瑞征手中拿过报纸一看,这是一份广州出的《南华早报》,第一版上的大字标题是:“昨日粤军第一、三两师官佐集会珠海,公推魏师长邦平为广东讨贼联军总司令”。另一份《安雅报》上也以赫然醒目的标题刊载“客军入境,广东亡省,粤军一、三两师由江门调回省城,魏师长邦平已通电就任广东讨贼联军总司令职,据闻,魏总司令将团结粤军以对付客军侵省……”沈鸿英看了气得将报纸往下一扔,拍案而起,恶狠狠地骂道:“老子要把他魏邦平剿平!”
“老总,这出武戏只能文唱啊!”邓瑞征笑道。
“管他娘的武打还是文唱,老子都要剿平他!”沈鸿英气鼓鼓地从虎皮交椅上跳将起来,仿佛戏台上的大将要操兵器上阵厮杀一般。
“老总莫急。”邓瑞征摇头道,“我们在广东坐了这几年,难道还不知广东人的脾性么,他们排外性甚强,对外省之人皆无好感。目下魏邦平正是利用广东人这种情绪,企图对抗滇军和我们桂军。孙中山在上海还没回来,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也还没入粤,他入粤要经过潮梅地区,东江那一带正是陈系粤军洪兆麟控制着,恐怕许崇智回粤也不那么容易。这就给我们一个机会,在孙中山和许崇智的部队回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粤军魏邦平部收拾掉,以除心腹之患!”
“好!你说要用多少兵吧?”沈鸿英将两只衣袖往上一推,果断地问道。
“兵不过数十,将不过一员。”邓瑞征道。
“用这点兵,怎么打?”沈鸿英望着邓瑞征说道:“这又不是上台唱戏。”
“这回就是要唱一出戏啊!”邓瑞征诡谲地笑道:“调兵遣将把粤军一、三两师包围缴械,这块骨头不好啃,常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