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1
并且严厉谴责他。按照存在的规定性,一个人是不能这样干的,所以,他会产生自我憎恨,恨自己居然把自己弄成了这样。可是,这种自我憎恨不能让自己感觉到。那怎么办?恨别人!所以,这类人只是心理变态,而不是得神经症!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攻击别人是一种罪过;但对于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来说,攻击别人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前者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像是时时用道德来监督自己;而后者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就是为了攻击别人而来。

    问题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一个喜欢攻击别人的心理阴暗者,和不确定性这样的东西怎么扯到一起的呢?

    有道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谨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并用它来约束自己。也就是说,只要你确定了一种道德规范,比如应讲诚信,那么,你在和一个讲诚信的人交往时,基本上就确定了他的行为,他只要向你借钱,那么,还钱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还不还钱就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了,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诚信这个道德规范的控制范围。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多子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年代了,但有一句孟子曰的这个还是挺有道理的,可以搬出来用用:没有道德,人就异于禽兽者几希。问题只在于,在遵守道德规范时,一定要注意它在心理上的深远后果,那就是会让你在和别人相处时,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心理防御的武装,暴露在他人的火力之下。好人吃亏,就吃亏在这点上!

    比如信任。请想一下,当你信任一个人的时候,这对于你的心理状态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心理结构对于他是开放的,你的自我暴露在他的面前。

    当我们对一个人主动表示好感,但他却冷漠地对待我们时,我们为什么会恼羞成怒?或者,为什么当我们对一个人寄予希望,而他却让我们失望时,我们为什么有点恨他?这类心理现象,根本就不是一句别人不给我们面子就可以得到解释的。我们单方面地对一个人投入好感,投入希望,意味着我们已经主动地和他建立了一种不对等的互动关系,我们暴露了真实的自己,而他的自我却完全是隐藏的,因为这种自我暴露,我们处于心理的劣势。所以,我们迫切希望他也能投桃报李,回以好感,满足我们的希望;如不能做到,至少要表示抱歉之类,从而平衡不对等的互动关系。一旦不是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一种羞辱、发怒和恨,就是以对他进行攻击的方式,来对我们居然愚蠢地暴露自我,主动和他建立一种不对等的互动关系进行强烈的反弹。而恨他,实际上就是在恨我们自己。

    所以,当一个人向你表示好感时,虽然不需要表现得受宠若惊,但回以谢意和友好是必要的。而当你的亲人、你的领导、你的朋友对你有所希望的时候,那就要争取不让他们失望,即使你无法做到,也要显得你很在乎他们的希望,并为此而努力。

    有道德感的人不仅在和他人相处时容易成为他人的靶子,他对外界还缺少进攻性。这两个弱点使他更多时候成为一个受伤害的人,而不是一个伤害别人的人。

    那么,一个讲道德的人,在一个无德之徒面前是不是应该举手投降了呢?不,我们并不需要在人性和道德上把自己也杀死才能保护自己。无德之徒对于我们的优势只是,他做事没有心理障碍,没有底线,而我们却有道德压力,有原则。通过道德规范,给定一个事情发生,他可以预测和确定我们出什么牌,而我们无法玩这一手,导致在博弈时他在暗处,而我们在明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驯服不确定性。

    (1)要保持一个心理的定力

    我们在遵守一种道德规范时,总希望对方也遵守,比如,我们讲诚信,总希望对方也讲诚信。我要说,这样做只是在给自己设套,相当于预设了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简介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目录 >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