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2
岸的存在,拒绝下河。思考不是很让人痛苦吗?好,我就不思考,我就退行,把自己从一个人变成一头猪。猪吃了睡,睡了吃,毫无痛苦,我也可以这样干。
另外,人确实是需要赋予生活一点意义才能躲避荒谬的袭击,才能活下去。但是,我的眼睛完全可以只盯着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啊,比如金钱、权力、美色、美食、娱乐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可以认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意义。嘿嘿,我也不怕我的存在被虚无化,肩挎一个LV包,在高档商店里拍出无上限金卡,谁敢无视我的存在?只有我无视他们!什么?人必须有一个上帝?权力、金钱、国家、民族、我自己、我的偶像就是我的上帝!
过河是艰难的。但还是有人下河,只不过,下河也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下了河,走到了对岸;一种是下河后,受不了河水冲击退了回来;还有一种是暂时还待在河里。
在哲学的视野里,留在此岸从不下河的人是纯粹的俗人,现实主义者,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们鄙视的洞穴人(不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头脑还没这么发达呢),他们一生都只看见幻影,但把幻影当成真实。
已经下河而又退回的人是意识到理想在哪儿,曾经追求过,但最终背叛理想的变节者、实用主义者。
在河里痛苦地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是理想主义者。
达到了对岸的则是宗教圣徒、佛教大师、古典哲学家、真正的隐修者。
在心理上,这些不同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留在此岸而从不下河的人在很多严肃的问题上是昏睡的,大脑和心理常常被交出去给别人控制。他们是革命的群众、是消费社会的消费者、是明星的粉丝、是啸聚于网络的爱国青年。鲁迅的里尽是他们的身影,是被人当鸭子一样提着的看客,祥林嫂、阿Q都属于这一类。
这类人虽然有时候很不堪,但还保留着人性的某种正常情感如果他没有被逼到变态的话。
下了河却退回来的人在心理上都有某种变态,是贬义上的聪明人。他们是人生的生意人,只要有一点甜头,就可以把自己卖出去。因为他们已经卖过自己一次,为了利益,此后没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背叛,注定要遭受自己的报复。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
以上这两种人,都是嘲笑理想主义者甚至对他们拽拳捋袖的英雄。因为只有把理想踩死,把理想贬得一钱不值,那些有理想的人才不会在对比中给他们造成焦虑。如果一群人都没有灵魂,那么,我就会心安理得于我没有灵魂。
17世纪的法国佬拉罗什福科恶狠狠地揭露:谦和是一种陶醉于幸福中的人惧怕招致妒忌和轻蔑的情绪。看起来是美德的态度都是人的一种心理保护装置,何况是对一个人嘲笑?
在河里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承受着理想和现实撕裂的痛苦,但在精神上,他们比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背叛了自己的人更健康。
但是,假如哪一天,他无法在心理上蔑视世俗的一切,这类人也很可能在心理上崩溃。
到达对岸的则是克服了自我的分裂,照亮了无意识的黑暗,或触摸到了人性和世界真相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几乎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