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
我为我:一切本来无我,那里找一个我?镜子里看看,当年的我不知那去了。谁都是一样,一切一切,老朋友一见面都变成头白面皱了,那个算是我呢?而这个我,是个主宰的意思,而自己焉能主宰,都是业缘牵引,以无我为我。(四)以无常为常:一切事情都是无常,偏把无常当作常,这是凡夫的颠倒。本来时时都在转变,转眼间都变化了,无常,什么都在改变,人生百岁,便把一百年认为是无穷无尽,拼死在那营谋。这是凡夫的四倒。阿罗汉也有四倒,到了菩萨是常乐我净。

    阿罗汉的四倒为(一)阿罗汉认为一切都无常。他又颠倒了,菩萨是常。(二)阿罗汉认为世间不净。但常乐我净、清净本然,极乐世界一切都清净。阿罗汉以净为不净,又一倒。(三)阿罗汉证人我空,可是菩萨是真我,妙明真心,常乐我净嘛!阿罗汉有我说无我,又是颠倒。(四)以乐为苦。阿罗汉知苦断集,而菩萨境界,慈悲喜舍,是喜。常乐我净是乐,皆大欢喜。到了大乘境界,皆大欢喜。二乘境界不得其乐,只是执苦。这是二乘的颠倒。

    《心经》是文字般若,体会其中深奥妙义,而起观照,五蕴皆空,一切不可得,反复薰习,渐渐入于无为,远离凡夫四倒、阿罗汉四倒、种种颠倒见,并且远离梦想,梦想即是妄想。观照纯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这就叫做究竟涅槃。阿罗汉所证只是人空,没有证法空,只是有余涅槃。大乘则人法俱空,证无余涅槃。涅槃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涅槃有三德:(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脱。因般若才能从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而成解脱德。至于法身德,也须般若德才能恢复本身的法身。迷时不知,智光明照才能显现。

    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十方诸佛从最初发菩提心,中间行菩萨道,直到最后成佛,没有不是以般若为先导,所以般若称为诸佛之母。‘阿耨多罗’,可译作‘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证的最高无上之果。至于以前一直讲‘无得’,此处突然出现佛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正显中道,无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无得,佛不作是念,认为自己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密咒为什么称为密,因它的奥义不是众生的思维所能了达。般若也正是这样,‘众生之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此两者都是不可思议,所以用咒来形容赞叹般若。故云《心经》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为同具无比的妙用;‘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无上咒’,因都是以实相为体。是‘无等等咒’,般若与咒同是一心,无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诸法,令它们同归实相正印。故知咒与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不虚’。

    以前经文是显说,观自在菩萨指出般若即咒,此处经文是咒,乃是密说,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经显密圆融不可思议。即有言说又有离言说。可是无言说中,正说般若妙法:有言说中,正含无边密义。所以蕅益大师说,此咒‘正以不翻为妙’。

    总之咒最好是不解释,因为你解释,只是把咒中无量的意思中说出一两个,反而是局限了。你现在要体会本经,从有说到无说,从显到密,到离开一切思想,离开一切含义,就更殊胜。所以不需要解释。因为它巧妙就是从有说的文字到无说,从可思议到不可思议,从显到密,如果你把它翻出来,通通变成可以理解的东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禅宗往往单提一句无意味的话头,也就是离开你现在这些思想、这些道理,叫你体会你本来面目,你的本性,你本来的妙明真心,所以密咒同样也是如此。

    五、《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