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各根性不同,究有几种性别,从假入空,修佛菩提,有几种法门差别,又菩萨如何而可入于尘劳,教化众生,应设几种方便法门,方不落小悲爱见,故须问也。

    佛首答以轮回根本,即是恩爱贪欲,胎卵湿化四生,莫不外缘淫欲,内启爱性而立性命,欲因爱生,因也,命因欲有,果也。由于欲境,分有顺逆,因顺逆而立爱憎,造种种业,是故复生三恶道,以为果报,一也。及明善恶,知欲之可厌,爱善而厌恶,取于十善,乐造善业,是故复生人天、以为果报,二也。及至修行,知虽爱取于善,尚非究竟,以此爱取,亦由爱本所滋生,亦当弃之,入于四禅,不知此亦尚非究竟,以不离有为增上善果故,三也。此三种不论胜劣,皆属轮回。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了生死,免轮回,不独应断粗分贪欲,并应除细分爱渴,以爱渴乃法执之微细习气,亦生死之根。

    佛再伸说,菩萨变化而为众生,系度众慈悲,欲教化众生,令彼舍爱,自己则非爱为本,不过假诸贪欲,入于生死,游戏三昧,若一切众生,能舍憎爱诸欲,便得开悟,证得清净心,永断轮回矣。读者且道,菩萨发心度生,是不是微细爱渴,曰是,虽然不可无此事,不必有此心,切不可著意,经云,如是度尽无量众生,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再次说众生因贪欲无明,显出五性差别,总不离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入变易生死;二者事障,起诸染心,入分段生死。云何五性:

    一者凡夫性,言二障未断,名未成觉者。

    二者二乘性,言事障已断,而法见之理障未除,但能悟入声闻缘觉,非菩萨境界也。

    三者菩萨性,言能发大愿,伏此二障,悟入菩萨境界,再进而永断二障根本,即证入佛位。

    四者不定性,经谓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译文似误,此言巳证知一切众生皆具足圆觉性而未启发也,若逢善知识而皈依之,依彼所示修行法门,便有顿渐之别,如得无上菩提之下修行路,则根无大小,早晚毕竟成佛。

    五者阐提性,或外道性,言自己虽勤求圣道,但遇邪师,未得正悟,此邪师之过,非众生咎也。

    此谓五性差别,只就性上说,与前分说轮回,用意微有不同。

    总之众生因缘不同,遂有差别,菩萨以大悲愿力,入诸世间,示现种种形相,或顺或逆,或布施爱语,或利行同事,无非开发未悟,化令成佛,惟有时亦生厌倦,当提起无始清净愿力,以为策励,行忍辱精进波罗密也。

    再次说末世一切众生求圆觉者,当发增上大愿,应自念言,我今求证圆觉,决定不趣二乘外道,但求善知识,依愿修行,具足悲智,渐断诸障,得大解脱,登妙庄严城,佛设种种法门,无非使众生自度,而自度之总诀,曰勤断爱见而已。

    无畏决定无疑义。

    循环往复流转也。

    海广大包容义。

    照耀光明也。

    奥幽远也。

    相续连续不断也。

    违逆也。

    厌厌恶也。

    泛游戏自在。

    顿渐迟速利钝之义。

    谬误也。

    咎过也。

    同事四摄之一也,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值遇也。

    域地也,意境也。

    七、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