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一
人多。”又云:“托根何必蓬莱上?得气均沾雨露中。”余笑曰:“此县令诗,不能作翰林者。”已而果中辛未进士,出知滑县。
四O
江西魏允迪,字懋堂,豪迈不羁,官中书侍读。以抚军公子,而家资散尽,因之失官。咏《山中积雪》云:“寂寞山涯更水滨,漫天匝地白如银。前村报道溪桥断,可喜难来索债人。”“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莫讶此君无劲节,一经沦落也低头。”又,《出门》云:“凭着牵衣儿女送,只挥双泪不回头。”读之令人神伤。与余同召试友也。
四一
苏州舁山轿者最狡狯,游冶少年多与钱,则遇彼姝之车,故意相撞,或小停顿。商宝意先生有诗云:“直得舆夫争道立,翻因小住饱看花。”虎丘山坡五十余级,妇女坐轿下山,心怯其坠,往往倒抬而行。鲍步《江竹枝》云:“妾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头。”
四二
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与唐人“山远始为容,江奔地欲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粗才每轻轻读过。吴竹桥太史亦有句云:“人影水中随。”
四三
陆鲁望过张承吉丹阳故居,言:“保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余深爱此言。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故能取不尽而用不竭。不然,一切语古人都已说尽;何以唐、宋、元、明,才子辈出,能各自成家而光景常新耶?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开口便有一定分寸,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境。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尹文端公在制府署中,冬日招秦、蒋两太史及余饮酒,曰:“今日席上,皆翰林,同衙门,各赋一诗。”蒋诗先成,首句云:“卓午人停问字车。”公笑曰:“此教官请客诗也。”秦惧不肯落笔。余亦知难而退。公不许。乃呈一律云:“小集平泉夜举觞,春风座上不知霜。偶然元老开东阁,难得群仙共玉堂。”公大喜,曰:“开口已包括全题。白傅夸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前四句已探骊珠’,此之谓矣!”
四四
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尝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
四五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
四六
襄勤伯鄂公容安,好吟诗,如有宿悟。《竹林寺》云:“初地相逢人似旧,前身安见我非僧?”《悼亡》云:“伤心最是怀中女,错认长眠作暂眠。”
四六
《记》曰;“学然后知不足。”可见知足者,皆不学之人,无怪其夜郎自大也。鄂公《题甘露寺》云:“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方子云《偶成》云:“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有九州?”
四七
昔人言白香山诗无一句不自在,故其为人和平乐易;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愚谓荆公古文,直逼昌黎,宋人不敢望其肩项;若论诗,则终身在门外,尤可笑者,改杜少陵“天阙象纬逼”为“天阅象纬逼”,改王摩诘“山中一夜雨”为“一半雨”,改“把君诗过日”为“过目”,“关山同一照”为“同一点”:皆是点金成铁手段。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凿,故此种剜肉生疮之说,不一而足。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此指明皇白龙池召李白而言。船,舟也。《明道杂记》以为:“船,衣领也。蜀人以衣领为船。谓李白不整衣而见天子也。”青莲虽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