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夺昆仑关 包拯出知开封府
,及殿中侍御史赵林等,交章劾论陈执中,非宰相才,且纵妾笞婢至死,亦当坐罪云云。执中乃免职。其时中外人士,属望老成,莫如范仲淹、文彦博、富弼三人,这三人忠正相符,不喜阿附,因此在朝未久,俱被外调。直道难容,古今同慨。仲淹徙知青州,竟于皇祐四年,病殁任所,追赠兵部尚书,予谥文正。他祖籍是邠州人氏,徙居江南吴县,二岁丧父,随母更嫁,及长,始知家世,辞母归宗,苦志励学。及贵显后,食不重肉,衣不重裘,俸禄所得,留赡族里,尝置义庄一所,赈恤孤贫,所守各郡,恩威并济,人民多立生祠,就是羌夷亦爱戴如父。及殁,远近皆哀,如丧考妣。补叙范文正生平,无非旌善。生四子,历有政绩,事见后文。文彦博出知许州,见前回。富弼出判并州,均尚在任,并著政声。

    仁宗既罢免执中,当然要另择相才,适枢密直学士王素,因别事入奏,陈言已毕,仁宗道:“卿系故相王旦子,与朕为世旧,非他人比,朕所以与卿熟商。今日择相,何人可任?”素对道:“但教宦官宫妾,不知姓名,便可充选。”仁宗道:“据卿所云,只有富弼一人。”素顿首贺道:“臣庆陛下得人了。”仁宗又问及文彦博,素答言亦一宰相才。乃遂下诏召二人入朝。并授同平章事,士大夫都额手称庆。过了至和二年,又改称嘉祐元年,仁宗御大庆殿受朝,忽眩晕欲仆,急命群臣草草行礼,入返寝宫,嗣是数日不朝,大臣不得见,中外忧惧,亏得文,富二相,借祈祷为名,直宿殿庐,方得镇静如常。彦博因乘间请立储君,仁宗含糊答应。越月,仁宗疾瘳,亲御延和殿,彦博与弼才退还私第。只立储一事,又复搁起。知谏院范镇,屡请立储,竟忤帝意,罢免谏职。学士欧阳修,侍御史赵?,知制诰吴奎等,上疏力请,又不见从。殿中侍御史包拯,又上疏板谏,说得非常恳切,也把他徙调出外,权知开封府。包拯字希仁,合肥县人,初举进士,授建昌知县。因父母俱老,辞不就职。后数年双亲并逝,拯庐墓终丧,始出知天长县。人第知拯之廉明,不知拯之孝养,故特为揭出。县中有盗,割人牛舌,豢牛主人,投署控诉。拯语道:“牛舌已去,不能复活,你速回去,烹宰这牛,免得不值一钱!”主人道:“小民是来追究割牛舌的人。”拯佯怒道:“一个牛舌,值得甚么,你也要来刁讼,快出去罢!”主人吞声而去,即将牛杀讫,鬻肉易钱。未几即有人来告他私宰耕牛,拯忽道:“你为何割他牛舌?”那人不禁失色,一讯即服。自是以善折狱闻。已而入拜御史,加按察使,又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复入为天章阁待制,更知谏院,除龙图阁直学士,兼殿中侍御史。素性刚毅,不阿权贵,豪戚宦官,皆为敛手。既知开封府,大开正门,任人民诉冤,无论何种案件,概令两造上堂直陈,立剖曲直。遇有疑难讼狱,亦必多方察,务得真情。锄豪强,罪奸枉,奖节义,伸冤曲,一介不取,铁面无私,童稚妇女,群知大名,或呼为包待制,或呼为包龙图,京师为之语道:“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后人撰有《包公案》一书,却有一半实迹。至说包公殁后,为阴司阎罗王,乃是随口附会,不足凭信。小子有诗咏包公道:

    立朝一笑比河清,见《包拯传》。妇稚由来识大名。

    尽说此公能折狱,得情仍不外廉明。

    越二年,复召入为御史中丞,他又要面请立储了。未知得邀俞允与否,且看下回便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宋史通俗演义简介 >宋史通俗演义目录 >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夺昆仑关 包拯出知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