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
崔彦进、刘汉琼等,商议抵御方法。廷翰道:“我军方败,元气未回,今辽兵又来侵扰,如何是好?”彦进道:“若与他对仗,胜负未可逆料,不如用诈降计,诱他入内,然后设伏掩击,定可取胜。”廷翰道:“我闻耶律休哥,素有才名,恐他持重老成,未必纳降。”汉琼道:“先去献他粮饷,令他信我情真,料无不纳之理。”廷翰点首道:“且依计一试,再行定夺。”当下差人至辽营中,赍粮请降。匡嗣见有粮饷,问他何日出降?差人答以明日,匡嗣允诺,差人自去。耶律休哥进谏道:“宋军未曾交锋,即来请降,莫非具有诈谋,元帅不可不防!”也不出廷翰所料。匡嗣道:“他若用诈降计,怎肯到此献粮?”休哥道:“这乃是欲取姑与的计策。”匡嗣道:“我兵锐气方盛,杀败宋师数十万,理应人人夺气,今闻我军复出,怎得不惊?我想他是真情愿降哩。就使诈降,我也不怕。”休哥见他不从,只得退出,自去号令部兵,不得妄动,待有自己军令,方准出发。只匡嗣与耶律沙,约定明日入城,很是欣慰。仿佛做梦。

    且说宋将刘廷翰,得差人回报,整点军马,令李汉琼率步兵万名,埋伏城东,掩击辽兵来路,崔彦进率步兵万名,埋伏城北,截断辽兵去途。再约边将崔翰、赵延进,连夜发兵,前来夹攻。分布已定,安宿一宵。翌晨,大开城门,自率兵往伏城西,专待辽兵到来。辽帅韩匡嗣,当先开道,耶律沙押着后军,望镇州城前来。将到城下,见城门开着,并无一人,匡嗣即欲挥众入城,辽护骑尉刘雄武谏阻道:“元帅不可轻入,他既请降,如何城外不见一人?”匡嗣闻言,恰也惊异,猛听得一声号炮,响彻天空,城西杀出刘廷翰,城东杀出李汉琼,匡嗣料知中计,拍马便走,部众随势奔回,冲动耶律沙后队。耶律沙也禁遏不住,只好倒退,忽然间炮声又响,崔彦进又复杀出,截住辽兵去路。辽兵腹背受敌,好似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痛,那时无法可施,没奈何拚着性命,寻条血路。不料宋将崔翰、赵延进各军,又遵约杀到,人马越来越众,把辽兵困在垓心。韩匡嗣、耶律沙领着将校,冒死冲突,怎奈四面八方,与铁桶相似,几乎没缝可钻,宋军又相继射箭,眼见得辽邦士卒,纷纷落马,伤亡无数。层层反跌,为耶律休哥作势。韩匡嗣与耶律沙,正当危急万分,忽有一大将挺刀跃马,带领健卒,从北面杀入,韩匡嗣瞧将过去,不是别人,正是耶律休哥,不觉大喜过望,急与耶律沙随着休哥,杀出重围。宋军追了一程,夺得辎重无数,斩获以万计。比前日所献之粮,获利应加数倍。直至遂城,方收兵回屯原汛,随即报捷宋廷。

    太宗闻报,语群臣道:“辽兵入寇镇州,不能得志,将来必移寇他处,朕看代州一带,最关重要,须遣良将屯守,才可无患。”群臣齐声道:“陛下明烛万里,应即简择良将,先行预防。”太宗道:“朕有一人在此,可以胜任。”随语左右道:“速宣杨业入殿。”左右领旨,往召杨业。须臾杨业传到,入谒太宗,太宗语业道:“卿熟习边情,智勇兼备,朕特任卿为代州刺史,卿其勿辞!”业叩首道:“陛下有命,臣怎敢推诿?”太宗大喜,便敕赐橐装,令他指日启程。业叩谢而出,即率子延玉、延昭等,出赴代州。延昭即延朗,随父降宋后,受职供奉官,改名延昭,业尝谓此儿类我,所以屡次出师,必令他随着。既到代州,适值天时寒冻,业亲督修城,虽经风雪,仍不少懈。转眼间已是太平兴国五年了,寒尽春回,塞草渐茁,那辽邦复大举入寇,由耶律沙、耶律斜轸等,领兵十万,径达雁门。雁门在代州北面,乃是紧要门户,雁门有失,代州亦危。杨业闻辽兵大至,语子延玉、延昭道:“辽兵号称十万,我军不过一、二万人,就使以一当十,也未必定操胜局,看来只好舍力用智,杀他一个下马威,方免辽人轻觑哩。”延昭道:“儿意应从间道绕出,袭击辽兵背后,出他不意,当可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宋史通俗演义简介 >宋史通俗演义目录 >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