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印顺法师
救脱菩萨说:「大德世尊」!到佛灭千年后,「像法转时,有诸众生」善根微薄,业障深重,「为种种」病「患之所困厄」。一病就是几月,或「长病」几年,「羸瘦」如柴,「不能饮食」。越病越重,「喉」咙口「唇」,由于热度高,均得「干燥」焦破,不能说话。眼「见」东西南北「诸方」黑「暗」来侵袭。
依佛法说,一个人病得口唇干裂,鼻子翘起,眼色无神,种种「死相现前」的时候,若见四方的黑暗弥漫,即是下堕恶趣的现象。到了这临死的片刻,自己病苦难堪,而「父母」以及兄弟、妻儿等「亲属」,及「朋友、知识」──师长或知心友好,见其病势沉重,医药无救,将与死神见面,不免有死别的苦切,所以「围绕」着病人,「啼」哭啜「泣」,这给病人更添无限的苦痛。
人都是要死的,死时多少有一些苦痛。可是最苦痛的,是上有父母,无人奉养,下有儿女,无人抚育,或年轻的恩爱夫妇,难离难舍,或财富多而放不下,这才是临终时的最大苦痛。
庚二神识受报
『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神识受报,依佛法的究竟义说,是很深奥的;今救脱菩萨,为了适应末世钝根众生,故用一般的通俗说法。他说;病人当在垂危之际,虽然「自身」还是「卧在本处」的病榻上,但却看「见琰魔」王的「使」者来拘引他。
琰魔,中国俗称为阎罗王,义译为平等王或双王。据说,有兄妹二人死后受生地狱,分掌统治罪人的职权,故称双王;因对罪犯的判罚公平,铁面无私,不!4乐人情,所以又名平等王。
王的使者,或如我们人间衙门里的差役,或是生得古怪凶恶,他把病人的「神识」拘「引」到「琰魔法王」的跟「前」,听候审判。在佛教里,被称为法王的有三:一是推行十善,以正法治世的转轮法王;二为铁面无私,治理地狱罪犯的琰魔法王;三即于一切法得大自在的无上法王──佛。三者虽同称为法王,而意义很有差别。
这里所说见琰魔使者等等,是在病重闷绝,或昏迷状态之下,过去所作的业相现前。便在自己的心识上,幻现一种果报影像,并非真的死去,也不是真被琰魔使者拘入地狱。因为依佛法真义说,人如真的死了,是不能复生的。很多关于游地府见阎王的民间故事,在众生当时的心境,确有这种经历,但绝不是真已死亡堕入地狱,而祗是业相的显现于心识而已。唯识学说众[P164]生有八识,这神识即系第六意识,非是第八阿赖耶识。我们见人闷绝或昏迷过去,似乎已经死亡,其实还有第八识在执持。第八识若一旦脱离躯体,生命便告结束,绝不可能复活。所以此处说神识受报的情景,纯属意识的活动作用。
琰魔王的裁判罪人,或轻或重,完全是以罪人自己的『俱生神』所呈报为根据。我们每个「有情」,从生下来就有一个「俱生神」,形影不离地跟踪着,「随」我们「所作」的事情,「若罪若福」,或善或恶,「皆」一点不漏地完全「书」写下来,比我们自己记的还要清楚。待我们命终之后,便原原本本「尽持授与琰魔法王」。那「时」,琰魔王就依着记事簿册,审「问」那被拘去的「人」,并且「计算」他平生「所作」的事,看到底善多恶多,然后「随其罪福」的轻重,「而处断」他该受何报。这与我国民间传说的阎罗王故事一样。
像以上的这种境界,在沉重的病患者中,有经验的很多,而且苏醒之后,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不过若依佛法的真义说,这是将死而业相现前。一生作善作恶,此时皆一一清楚地浮现于自己的心前,一幕一幕过去,如在梦中所见一切境界,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