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印顺法师
健康;或被「蛊毒所中」,而丧身失命。众生遭受这些病患与毒害,「或」即「短命」──年轻便夭亡,未尽天年;「或时横死」,如为刀枪所伤,为水所溺,乃至火烧致死等。人的福报尽,寿命未尽,是短命;福报、寿命都未尽,而偶然死于非命,名为横死。
药师如来发大慈悲,「欲令」众生一切「病」痛「苦」难,皆得「消除」,使其「所求」的消灾延寿的「愿」欲,能够得到「满」足。
有人说念佛好,有人说念咒好。若依本经看起来,念药师佛功德要大得多,什么恶业都能消除,什么愿望都能感应实现;持咒功德虽妙,但祗局于治病。所以我们要求消灾免难,平时的行持,最好还是多多称念药师如来的圣号;若为治病,即可多持药师神咒。
戊二入定说咒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上面说药师如来由大悲愿力,观察众生的病苦;既然深知众生病情,为满足众生的愿求,特为施设方便,入定宣说神咒。
那「时」候,「彼」药师「世尊入三摩地」──定。三摩地,此译等持,即平等持心,不惛沉,不掉举,令心保持平衡、安静,而专注于一境。在经中,佛将说法、说咒,或现神通时,每每先入定。佛原无时不在定境中,无论穿衣、吃饭、说法度生,佛的心境都常安住定中。不过为与众生作示范,适应众生的心情,故每欲说法(咒)现通的时候,即首先入定。佛法虽不特别重视定,但一切功德智慧,确都由定中流出。定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不同作用,而安立种种名称;现在药师如来所入的三摩地,叫做「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
药师如来「入定」后,即「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头顶上的肉髻,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名无见顶相。头部为全身最高最贵的所在,今从佛的无见顶上放大光明,这即表示从最高定发究竟慧;身光先发,心光也就随应而来。慧发于定,而说法说咒,则又是从智慧流出的善巧方便,故从无见顶上放大光明。大乘经所说咒语,每有从佛的无见顶放光说出,如楞严咒,即是佛顶放光化佛而宣说出来的。顶髻在佛的最高处,我们所不能见,表示此咒从佛最高的智慧中流出,深妙不可思议。
「光中演说大陀罗尼」:陀罗尼,译为总持,其中含二义:一持,二遮;能摄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罪恶;也即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在佛经中,有文字陀罗尼、语言陀罗尼等多种,此处是咒陀罗尼,因其功用大,故名大陀罗尼。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向来以为咒是秘密藏,持念就好,不可求解;其实咒语大部份都可以解释,祗有极少几句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南谟」,即皈依、皈命的意思。「薄伽伐帝」,为薄伽梵的异译,也即是世尊。「鞞杀社窭噜」,是药师。「薜琉璃」,即是琉璃。「钵喇婆」,是光。「喝啰阇也」,是王。「怛陀揭多耶」;是如来。「阿啰喝帝」,是应(供)。「三藐三勃陀耶」,是等正觉。这几句综合起来,即是:『皈命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应、等正觉』。以下才是真正咒心:「怛侄他」,就是『即说咒曰』的意思。「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1.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而向于三宝;2.警觉义,[P117]提起注意,也就是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即是说:药!药!药!「三没揭帝」,即是普度,普遍救度一切众生之义。「娑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等于中国古代文书中的『急急如律令』。
此咒上半是皈依药师如来,祈求加被;下半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