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十
改正不了,那就说明你修行没有抓住根本,你要抓住根本了,你就知道是修心,你知道是念的心。你起心动念的过程,念佛的过程中是不是口头念,你实实在在用心念了。你所有的念佛修行不会念不走,不会修不走。修不走说明你的方法没有对。所以你要知道一切众生心想一故,造业于一。他想麻将好耍他就去麻将了。他要知道听经闻法难得,四十里外他也会赶来听。所以自己心里欢喜的不同,追求的就不同。心里想的不同,所造作的行为也不行。
所以我们看这些众生,人如其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行为上就怎样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面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家庭都是自己造就的,没有别人给你影响。我们生得漂亮与否不能报怨父母。不能报怨老天不公道,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成就的。你要明白了我们就知道一切佛法的根本在自心,在你的想法当中。虚妄的心念就是能使众生落到虚妄的真实当中。所以什么叫虚妄的真实呢?本来是虚妄的东西,虚妄久了就成了一种真实。你钻不出虚妄的圈子。所以我们所有的众生要知道这个根本。一切为心造。要懂得这个心的利用就是这样的。行为上的种种不同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果报上的种种不同。所以这些都要从因果上去会。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的众生,从佛开始,菩萨,声闻,圆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十法界的众生,一个法界和一个法界不同,就是在一个法界当中,人法界当中,人与人不同,哪几个的面貌长得是一样的?找不到同要的面貌的人。为什么?心里想的不同。所以大家要把这个道理认识清楚,一个人就是一本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烦恼。从众生的个体差别性当中,你要能认识到心的变化万千,心的不可折磨,同样的东西,你想的不同我想的不同。这就是差别,同样是一根蜡烛两个人来描述不一样。
同样是讲经部法,你们大家这么多来听,最后叫大家来复述,每个人复述的不一样。他自己领会的不一样,他心里接受的不一样就产生差别了。这个差别是众生差别所引起的因。我们现在很多还不大重视,一旦发了菩萨心,度化众生就要注重这种差别。在这些差别中,能认识众生的个体性。这个人喜欢什么,那个人喜欢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方法就不一样,有些爱哄的人你发火就不行。他不爱打。所以每个众生的性质不一样,如果掌握不好,你自己做事中就不顺利。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就不顺利。众生是刚强的,你要搞清楚他的性格,否则你就不能度化他。当菩萨从这里你要能看出,从心上要能觉察自己的心。心的升驻意灭怎样起的,不仅要觉悟自己的心,你能认识自己的差别是怎样造成的。能认识众生的差别是怎样造成的。不能你高高在上,你吼人家,人家就不会接受,原因就是你把自己抬得很高。所以众生始终就是功高我漫,菩萨始终是谦虚无我。他能把自己放得很低,水始终流向低处。我们发了菩萨心了,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