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要_太虚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二十一年七月在汉口佛教正信会讲──

    悬论

    一契理与应机

    甲契理之实义

    乙应机之对治

    二经题与译题

    甲释经题

    乙释译题释经

    甲一证信

    甲二正说

    乙一明世出世业果

    丙一就因明果

    丙二即果明因

    丙三举因相明

    丁一观心无主

    丁二观法如幻

    丁三劝应修善

    丙四举果相证

    丁一以佛果证

    丁二以菩萨证

    丁三以天龙证

    丁四以海众证

    丙五结劝修学

    乙二正明十善业道

    丙一显善法用

    丙二释善法名

    丙三出善法相

    乙三明十善业功德

    丙一明离杀生功德

    丙二明离偷盗功德

    丙三明离邪行功德

    丙四明离妄语功德

    丙五明离两舌功德

    丙六明离恶口功德

    丙七明离绮语功德

    丙八明离贪欲功德

    丙九明离嗔恚功德

    丙十明离邪见功德

    乙四明十善业胜行

    丙一明六度

    丁一广明布施度

    丁二略明余五度

    丙二明众行

    丁一四无量心

    丁二四摄

    丁三三十七菩提分等

    丙三结广

    乙五明十善业殊胜

    甲三流通

    悬论

    一、契理与应机

    今天开讲“十善业道经”,在未讲本文以前,先讲一段经前的悬论。一切经皆谓之契经:一契理,二契机;一切佛法皆从此原则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所谓诸法真实性相,乃佛智慧所亲证,为开示未证众生亦令证入,是为依契理的原则而说法。在契机的方面,是依种类根性时节因缘,适合一切众生的机宜,各令觉悟而说法。具此二义,方为契经。现在即本此二义,而说明此经之大义。

    甲、契理之实义

    契理之实义者,谓契合诸法性相的真理之实义。此契合真理之实相,不以时间而变更,不以地域而迁异,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类中都是如此的。说明此十善业道经契理之实义,今分三段来讲。

    (1)十善业为世出世善行之大宗“业”即行为的意思。十善业者,谓身业有三;即:不杀,不盗,不淫。语业有四;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有三;即: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合身、语、意、共成十种。反之即是十恶。业并不一定不好,须视其性而定。内心动机是善的而行出来也是利益众生的,即是善业;动机是恶的而行出来也是损恼众生的,即是恶业。且此身三,语四,意三的善与不善,又须以其未来结果而定。又此十善不仅是世间的善行,佛经上无不讲到,所以此十善,为一切世出世善行的大总持──即大陀罗尼。世间由此善行得到人天的好果(天即在人以上的世界众生)也是行十善而得成的。所以人天的福报,都是由十善业所成。平常所谓人类的道德行为,在佛法即是不杀不盗等五戒;但生天则须具足十善的道德行为。在欲界天以上更有色、无色界天,生此天须修四禅八定,然亦是意善业上更加深一层禅定功夫而已。至于超出三界的出世业,则成三乘的声闻、缘觉、菩萨菩提果,亦无不以此十善业为根本而得成就的。所以大乘戒法,皆十善行摄。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菩萨位中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要_太虚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