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的基本构架与禅法思想
其中重要的法门之一。忏悔,梵语名为忏摩,此云悔过,谓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在佛教中,忏悔之法向来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种即∶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在这三种忏法当中,作法与取相二忏皆属于事忏,无生忏为理忏。慧能所说的忏悔称为无相忏或名自性忏,这种忏悔应该是从理忏中发挥出来的。这种忏悔不必普请礼赞十方诸佛菩萨,诵念经咒等仪式,也不要求在佛像前发露忏悔,或念诵经文,只是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断除一切导致恶行的各种骄诳、嫉妒等杂心。这种忏悔非常强调心忏、自性忏,因此被称为自性忏或无相忏。除此之外,还说自性五分法身香、自心四宏誓愿、自性三宝皈依戒,自性一体三身佛,欲使行者消障除罪,惑净理圆,是名真忏悔,故名忏悔品。

    2、主要内容及宗旨:本品慧能大师首先为大众传自性五分法身香;其次,为众人传授无相忏悔;忏悔完毕,又引领大众发四宏誓愿;接下来又为众人授无相三皈依;最后为众人说一体自性三身佛。慧能所说的自性五分法身香等,都不离自心、自性,而且都作了全新的解释。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修行者,自心具足一切万法,含藏一切。自心具足五分法身香、从自心忏悔、自心具足四宏誓愿、皈依也是皈依自性三宝、三身佛也皆在众生一心中,修行勿向外驰求,而应向心觅,若离心觅法,学法无益。修行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则一切功德宝藏自然具足。这充分体现了他识心见性的禅法特色。如果结合敦煌本坛经来看,本品中慧能所讲的无相忏悔、自性五分法身香、自心四宏誓愿、自性三宝皈依戒、自性一体三身佛等,事实上都属于无相戒的内容。〔27〕

    第七机缘品

    1、释品题:机,谓根机;缘,谓胜缘。机有利顿,缘有胜劣。机缘相感,自性开发,故称机缘。本品即是记述六祖得法后,在曹溪弘化时,各方学者前往请益,所有师资相契汇录于此,故称为机缘品。

    2、主要内容及宗旨:慧能得法后,在曹溪弘化,由于德望所感,四方学者云集,纷纷前往请益。慧能当时度化众生之盛况,这可说是一种殊胜的缘;而学者前去参叩,这些学者即是机。在这些学者中有的人机钝,有的人机利。机利之人在慧能言下就能契悟,而根钝的人,还需再修。本品所记载的都是根机利者,机缘成熟顿悟契性,共有十三人分别是:无尽藏比丘尼、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等比丘,行思、怀让、永嘉、智隍、神会等禅师,以及僧问黄梅旨意、方辩比丘、有僧举卧能偈,其中还有二人不知姓名。他们向慧能请益,由于机利缘胜,故在慧能言下皆有契悟,且能辗转行化,光大禅门。如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从他们的门下后来演化为禅门的五家七宗,使南宗禅更繁荣、兴盛。

    第八顿渐品

    1、释品题:所谓顿就是不落阶渐,故得一言见性,或半句明心,名之曰顿;多闻不悟,久修始明,需依次修行,名之曰渐。但事实上法唯一乘,本无顿渐可言,谈顿谈渐都只是在众生的根机。利根者言下便悟,钝根者需依次渐修。本品即是记述慧能南宗之顿门禅与神秀北宗之渐门禅分途之弘化,故名顿渐品。

    2、主要内容及宗旨:慧能当时在广东韶州宝林寺弘扬圆顿大教,而神秀居住在湖北当阳县的玉泉寺弘扬渐教法门。于时两宗都弘化极盛,各化一方,时人称为南能北秀,也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分别。但一般学者并不了解两宗的宗趣,甚至出现各为其主、互相争执的情况,慧能就为其开示,法本一宗,无有顿渐之分,只是人的根机有利钝。然而神秀的门徒常讥笑慧能连字都不识,能有什么长处。为了勘验慧能禅法到底如何,神秀派其弟子志诚前去曹溪探听。志诚奉命到慧能处听法,被慧能察觉,不但没有责备,还为他开示顿门禅意,使志诚听后茅塞顿开。又记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的基本构架与禅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