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三讲
不好,那样的身心状态对人的身体都不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和风细雨,所以,心里面的波涛要转化为那个念头,那个叫无念。所以,念而无念。什么叫无助呢?无助人之本性,人之本性是什么?这个话题有点严肃,而有点头痛,什么叫人的本性?六祖大师讲的太高太高,我们理解起来有点吃力,其实也不吃力,什么是人的本性呢?那个孔子,儒家的《三字经》,性相近,习相远。就把这个话回答了,性是相近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为什么变成坏蛋?为什么变成好人?习惯,习气,习性。很多染习,包括他的职业了,爱好了,追求,奋斗了,往哪方面发展呢?习渐渐远去了,一个往北方走,一个往南方走,越来越远了。本性相近,无助,人的本性是无助的,所以既不性善,也不性恶,不存在善恶。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说的,孔子没有说,孔子说的是,性相近,习相远。这个说法跟佛法基本上是相隔一章,基本上差不多,佛法也不承认本性善,本性恶,善恶都是有南方北方的感觉了。本性没有南方,没有东方,没有北方,没有西方,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他往哪个方面染污就变成那个方面的,所以,佛法打一个比方像明镜,你说镜子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呢?如果纯粹纯粹的讲,镜子不存在干净的念头,不干净的念头,干净是针对不干而说的,不干净是针对干净而说的,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当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去掉就剩下一个概念,就是本身,本身就这个样子,说到这里,还想到,我们这个学佛千万不要中了这个圈套。有些人自己痛苦的不得了,尤其是学问钻研的比较多的人,我以前或多或浅有那方面的经历,名词术语学多了,他就善于给人家分析,善于去帮人家分析,你们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心里很吉祥,这个就是一种心理依靠了。他给人家分析,挺有意思的,你们怕不怕鬼啊?一个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的老居士说,我学佛以后我心里很坦然,很祥和,然后他马上就说,这个就是心理作用啊!其实就是心理作用啊,他给人家分析一个名词术语出来,然后人家又告诉他学佛又是什么什么,这个又是什么什么埃需要他去分析吗?不需要,别人给我分析,那是他的事我们千万不要给自己分析,我学佛就是学佛,佛法就是佛法,不需要你来给我分析什么,我也不要拿佛法去跟人家佛法相当于什么,佛法不相当于什么。有人说佛法是文学,佛法不是文学,佛法里面又高尚的文学,佛法是哲学,佛法也不是哲学,佛法里面有这样一块内容,但佛法是佛法,佛法是建筑,佛法是雕刻,佛法是绘画,佛法是书法,佛法是音乐。佛法不是这些,佛法通过这些表达出来让你看到,让你听到,让你感受到,而佛法就是佛法。尤其是学佛人,我们不管别人,我只知道佛法就是佛法,我不需要你来给我编一些名词术语,往往给人家编一些名词术语的人,自己焦头烂额了,你去看一些给人家下名词术语的人,下定义的人,给这个人下一点定论,给那个人下一点定论,他自己乱七糟,回家跟老婆吵,跟小孩吵,跟上吵,跟下吵,跟自己吵。所以,尤其那个自以为是,那个自以为是,是什么?有一天一位居士他说:师父啊!这个爱情的力量就是伟大,这个居士说完这句话以后,我也给他回了这么一句话:是啊!爱情的力量就是伟大,他伟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个男的伟大到文武双全,什么文武双全?是拳头的拳。文武双全,两个拳头,文明的拳头和不文明的拳头,通过爱情来传达出来,那个女的的会让那个男的变得如痴如醉,为什么叫如痴如醉啊?不让你变成痴呆就让你变成罪犯,所以,叫如痴如醉。(众笑)其实这个话是通过表面的来说一个本质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不是这些,要通过这些让我们领悟到既是世间上讲的世俗这一块,还是中国古人说的一句话比较适合学佛的居士来心领神会,心领神会什么呢?相敬如宾。什么叫相敬如宾?尊敬对方,把对方当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