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一讲
门有这么一个例子,讲一个修行人,修行了若干年,有一个居士供养他。后来他要远行了,他就给这个居士说,我去朝山,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这个居士讲:师父,我真的舍不得。怎么办呢?在这个师父临走之前就做了一件很好很好的披风或者棉袄,再拿一个口袋装一笔钱在里面,这笔钱数额不小,过去用银子,放四个大元宝在里面,给这个师父路上用。给师父拿来,先把棉袄穿上,需要吃饭、喝水、买东西就用这个元宝去买。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晚上这个师父就境界现前了。半夜就有来迎请他的了,天乐奏长空,很好听的音乐,很香的香味,很不可思议的一些现象出现了。这个师父在打坐的定中,他觉得奇怪,我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我的终极目标现在还不到时候,怎么会有迎请我的呢?迎请他的这些打幡的、打旗的、打锣的小童子就催他,一催再催,催好几遍了,后来这个师父想不行,所以,这个师父催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催他,催他走啊,他就随手把他那个引磬,出家人用得那个法器,当当他那起来就放在那个莲花上面了,他一放上去那个乐队走了,渐渐就远去了。等到打坐结束以后,能够到这个地步,打坐到这个地步的话,功夫是很不简单了。后来天亮了,这个师父也准备告辞了,正好这个居士家里面人跑来说:报告主人,这个家里面发生怪事了,发生什么怪事了?他家后院养的马妈妈母马生小孩了,但是生出来的不是小马驹,而是生了一个胞衣,这个胞衣里面包的不是小马,包的是一把引磬。这个师父听说以后,心里面吓一跳,立即就明白过来了,说了这么一首偈语:一件锦袍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足,险被他家做马骑。做马骑、做牛骑都可以,这说明什么都可以空,债权债务是一点都不空的。如果你没有很足够的福报资粮来回报这个居士,那你就要贷款来还这个居士,居士供养出家人不是白供养的。所以,你们居士这个生意是不白做的。世间上的道理就是这样子,公理就是这样,谁也不会白占谁的便宜。种福田,福田里就要长出粮食来。长不出来怎么办呢?长不出来你就要借粮食来还给这个种田的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所以,不断十恶之心,何佛来迎请呢?佛不会来迎请,其他道的会来迎请。为什么要随时随地警惕?为什么要随时随地把佛陀的教导一丝毫也不能忘记呢?因为这个问题很现实。千万不要等到居士们都往生了,曾经听我讲经说法的居士也往生了,亲近我的居士也往生了,都修行挺好的;居士们到处都没有看到师父在那里,极乐世界没有看到,琉璃世界没有看到,突然有一天,大家说今天没有事,我们到地狱去逛一下吧,去参观一下地狱修成什么样子了?那个时候是以参观者的身份,悠然自得的去了,一看:师父你怎么在这里啊?好,师父跑地狱里去了!!?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佛法的伟大之处就在这个地方,他对谁也不偏袒,只有不偏袒,只有至公至正的道理,才能服人。如果有偏袒,那就不叫公理,张三作恶就罪该万死,李四作恶就可以不受报应,这个道理就讲不通。我是这个身份,我怎么作恶都不受报应;他是那个身份,他做一点点恶他都罪该万死。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佛法决不承认这样的道理。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么念佛求生呢?换句话说,念佛怎么能够往生呢?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不是口上明白,是心心念念都明白。如果不明白呢?不明白就是自作自受,明白也是自作自受,受的内涵不一样。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位见否?如果你读经读到这个地方,很死板的理解这句话,实在太可惜了。这个地方六祖大师是很幽默的,你能够读出这种幽默来吗?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位见否?说我马上就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大家眼前来,大家想看吗?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