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讲
很没水平,所以达摩祖师也就不客气的告诉他没有功德。因为作为一代祖师,用不着阿谀奉承谁,佛法就是这样。所以,韦刺史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我们这个地方也应该心领神会。韦刺史他是懂的,如果韦刺史他真的不懂,也就没有后面这么精彩的下文了。所以他是明知故问,六祖大师也是为天下众生而答。他说弟子未达此理,实际上他是达了此理的。师曰:六祖大师说,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为功德。六祖大师的话非常善巧。达摩祖师跟梁武帝的对话,当然不止这么两句。因为达摩祖师见梁武帝以后很失望,所以就走了。这个梁武帝一再出洋相,《坛经》上面没有,其他方面记载的非常详细,很精彩很有意思。这个梁武帝竟然说出一句什么话?对朕者谁。可能我们很多居士都读过这个精彩的故事。对朕者谁?朕就是皇帝的自称。站在我面前的是谁?他以为自己学了几句禅宗的公案,很不错了。达摩祖师说:不识。不识就是不认识。哈哈!这个天上地下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对朕者谁?你不是站在我面前吗?从西方过来的高僧,你不认识你自己吗?达摩祖师说:不识,我不认识我自己!?不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你看,这个智慧的差距啊,要好好用心去品味。所以达摩祖师才会有后来的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离开梁武帝,离开南朝,一苇渡江,渡过长江,到了达摩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后面,有一个当年达摩祖师面壁的那个山洞。二祖大师就是在那个地方求法的。现在修了一个亭子叫立雪亭,就是二祖大师在雪地里跪着,求达摩祖师传法这个公案。这里,六祖大师回答韦刺史提的这个问。勿疑先圣之言,就是不要怀疑达摩祖师当年的开示,六祖大师还用了这么一句话:武帝心邪,不知正法。这个话更加不客气了。难道梁武帝这么虔诚学佛法还心术不正吗?这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说。所以说《坛经》是一部成佛作祖的经典。你读《坛经》,从坛经里面得到巨大收获以后,你的智慧一日千里的进步,你的福报得到提高,那不是俗世间任何比喻能够比喻的。顷刻之间你从凡夫那个浅薄的身份,可以很快成为菩萨这样大智慧的境界,就看你能不能够承当,看你能不能够得到醍醐灌顶了。如果这个醍醐给你灌下去,你消化不了还拉肚子,那没有办法,你还是只能喝一点稀释了一千遍一万遍的淡牛奶,不能喝醍醐。你能喝醍醐,你就知道达摩祖师当年这个话,实在太有营养了。你能够接受醍醐灌顶,你就能够体会六祖大师说的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他心邪在哪里?作为梁武帝,他信佛法信到痴迷的程度。我们中国汉传佛法的吃素,就是从梁武帝开始,是他提倡起来的。在梁武帝之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吃素,印度佛教也没有大规模的吃素,这是梁武帝提倡起来的,从这一点上他确确实实功德无量。但他的洋相出得也太大了,哪里有请祖师说你有功德,这不成出洋相了嘛。所以,他心邪在哪里?邪在他不能够承担大境界,他只能承一点阿谀奉承拍马屁。所以,学禅宗怎么学呢?千万不要学嘴馋的馋。学禅宗需要巨大的承担力。要不然就学口头禅。有这么一个公案:有一个将军去拜访一位禅师,见了面,坐下来喝茶,提了一个问题,请问禅师,佛法里面讲的天堂和地狱是怎么回事啊?禅师听到这个话,半天没有反应,突然把桌子一拍,象你这么笨的人,还有资格提这样的问题吗?好,这句话起效果了,起了大效果了,这个将军本来坐在茶几旁边喝茶,一听这话,轰的一下就跳起来了,唰,就把宝剑拔出来了,眉毛也立起来了,眼睛瞪起来了。这个臭和尚,我两刀砍死你。禅师不慌不忙的说:地狱之门就在眼前。这个将军立马感到自己失态了,马上阿弥陀佛,向师父赔罪。禅师说:天堂之门由此打开。天堂地狱在哪里?什么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禅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