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七讲
也看到它。竹竿在它面前晃来晃去,如果说形象一点,那个老鼠简直差不多要向我吐舌头扮鬼脸了,很有意思,像个人一样,一点儿都不像老鼠!我当时实在很有一种感慨!这个人都不一定有老鼠这个迅速的反应埃你看它会把握你这个竹竿,就打不到它,刚好就短那么一点儿,并且一点不惊不诧的。你的竹竿在它面前上下上下晃,它也这样上下上下看,这说明什么?说明一切众生的佛性是相通的!后来我看它一眼,干脆不赶它了,不赶它它却走了,自己走的,什么时候走的我也不知道,它也没打招呼(众笑)。它走了也不来了。所以,你去体悟佛法所讲的这个境界,你心里面不容易起烦恼。如果你用一种很气愤、很激烈的心态心情去对待,跟事情对立,跟众生对立,以至于跟自己对立,你自己到处都对立了以后,你这个海都变得不像海了,容纳不了了。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一切草木,一切众生,有情无情,都能得到雨水的灌溉。佛法也像大海,众生的心量也像大海。不知道曾经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这句话好像还不是在佛教的书籍里,是一般世间上的那种杂志报纸。我记得我看到这么一段话,说:什么东西最广大呢?大海最广大,天空最辽阔;比大海比天空更辽阔更广大的是什么?是人的心。这句话说得很好,这句话跟佛法是吻合得起来的。佛法就像大海,像天空,包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到大海边,肚量大的你就多喝一些,肚量小你就少喝一些。得到佛法的滋润,得到佛法的灌溉,也是这样子。得不到,其中一个原因是什么?是不喝水!佛陀当年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有一个人在烈日炎炎的太阳下面走路,走得口干舌燥的,好渴!渴得不得了的时候,他着急啊,找水喝。就问旁边的人:请问一下,这里哪个地方有水啊?我好渴埃旁边有人说:哎,就前面不远,有一条大河,河水非常清澈透明,水质很好,甘甜清冽。这个人好好好,谢谢你,谢谢你,他就去了,到了河边。给他指路的这个人看他渴成那个样子,不放心就追过去了,追过去一看,他在干什么?他在河边哭。刚才问水找水的那个人在河边哭埃这个人就问他,你哭什么?你到了河边就赶紧喝水埃哎呀,我喝不完这么多水啊,他哭这个!佛陀打这个比方,比方得很形象!我们有时候就像这个人一样,口渴啊,告诉你要喝水,他跑到河边不喝,他说:我怎么喝得了这么大一条河的水埃犯这个毛玻就好像吃饭一样,我怎么吃得完这么大一锅饭呢?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众生的本性般若也是这个样子的。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就是小乘心量,心量狭隘,这样的根机,如果突然来一场大雨,他不但不能接受,而且还被这个大雨把他冲倒了。这讲的是两方面:一方面要对机说法,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根器,老师应该怎么样去教。他接受不了大雨的冲刷,你拼命的一场大雨,不但对他没有益处,反而把他给害了,他还没有到接受狂风暴雨的时候,不能够用狂风暴雨。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机基础,该接受什么样的教学,也是要看情况的。禅宗里面,祖师讲了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人,是一个搞艺术的,下午快要天黑的时候下班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走街穿巷,就看到有一户人家墙外面有个小偷在挖那个墙,准备偷这家的东西。而这家人一点也没有发觉,还在屋里面点了灯,笑语欢歌的。这个艺术家是干什么的呢?是吹喇叭吹长号的,是做这个专业的。他远远看到这个小偷在那里拼命地挖墙,眼看就要把墙挖穿了,就要进那家去偷东西了。他着急啊,想个什么办法提醒一下这家人呢?他又不能大声喊抓小偷了,怕那个小偷回头来打他。想了一想,哦,好,我身上不是带了一个长号嘛,就悄悄来到那个小偷看不到的角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