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一至十六
到体用一如──「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体和用本来就是一个,不但不着空,也不着有,空有不二,悟到这一念心,是更进一步的。所以,第一次五祖大师说惠能没有悟,是指没有悟到最高的实相境界,只悟到空性。第二次则是了悟「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不着有、不着空,不着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悟到了实相。实相无相,无相、无不相,真空妙有。前后虽然都是悟,但有深浅的不同,起初和后来的开悟,心境是不一样的。就如渐修和顿悟的差别,渐修是渐次的修证,顿悟则是直接站在这一个悟的心性上来讲。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修行若不识本心、不识实相的道理,学法无益。为什么没有益处?因为心外求法,执着法为实有,被法所迷,仍旧不见本心。若识本心,知道一切法不离自心,这样就可以得自在;没有认识本心,执着法为实有,则是心随境转,不得自在。「若识自本心」,假使明白我们当下这一念本心,什么心呢?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一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心,这念心没有去来、没有生灭,始终是寂然不动,始终是了了分明,行住坐卧都不离当念,这个就是心之体,除此以外就属于这念心的作用。心的作用可产生感应,也能启发神通。虽然有感应,但不能执着感应;虽有神通,也不执着神通。所有一切作用都归于自性,用了以后仍须归还原处,始终是站在原处,不离本心。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明白这念心,了达实相,就可称作大丈夫。这个大丈夫是相对于普通人所说的,只要悟了本心,就可以女转男身,不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当下安住实相、安住本心,就是丈夫。「实相」没有男相,也没有女相,是实实在在的心境,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实相当中是依体起用,实相即是如来的境界,如观世音菩萨过去为正法明如来,已证得如来境界,能够化身千百亿,可以现男身、女身、童身、妇女身、宰官身、比丘身、比丘尼身所以,明悟本心,通达实相,才是我们修行真正的根本。
禅宗祖师说:「但得本,何愁末?」我们不要执着感应和神通,若有所执着,愈执愈迷,到最后就容易走入歧途。若识自本心,现在就是大丈夫,能够从体起用,体用不二,体用无碍,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能得自在。所以,真正明白了这念心,即使是女众身,也已经成大丈夫了。为什么?因为安住实相,实相就是定慧不二的这念心,达到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定慧不二,就成了法王,当然就是女转男身;不但是女转男身,而且还是天人师,因为一切人天的慧眼、正法眼藏,都从实相所出。实相就是正法眼藏,实相就是人天慧眼,安住实相即是真佛。佛有法、报、化三身,这里所说的真佛是指法身佛,禅宗所说的佛就是指这念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心」即是佛性,见到这念本具的佛性,就是佛,这个佛没有成、没有坏,所以不生、不灭。
(十六)960114
以前有一个居士听某位法师开示说女众不能成佛,她很伤心地说:「我这么精进护持三宝、修福修慧,竟然不能成佛,那为什么还要修行呢?我修行就是要成佛!」女众不能成佛的说法,其实并没有错误,只不过这位法师没有交代清楚。他所说的女众不能成佛,是指成就像释迦牟尼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丈六金身的佛,这是佛的应化之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成的佛是什么佛?不是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也不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而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尊佛人人都有,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这念心不但是无形无相,而且善也不立、恶也不立。达到百分之百的信心,当下就是佛。这念心时时刻刻不打妄想就是,时时刻刻了了分明、能够作主就是。
我们在静坐的时候,要能做到不打妄想,善念、恶念绝对都不起,这念心只